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56页 |
第一节 我国民族医药发展历史、现状、意义及存在问题 | 第18-27页 |
一、我国民族医药发展的历史 | 第18-20页 |
二、我国民族医药发展的现状 | 第20-22页 |
三、民族医药的发展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四、我国民族医药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第二节 解决我国民族医药问题的重要途径 | 第27-30页 |
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民族医药的理论 | 第27页 |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民族医药产品 | 第27-28页 |
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民族药用植物资源保护问题 | 第28页 |
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民族医药研究创新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在发挥民族医药防治肿瘤方面的优势 | 第30-33页 |
一、恶性肿瘤对民族地区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30页 |
二、民族传统医药知识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优势 | 第30-32页 |
三、开发抗肿瘤民族药物需要现代科学技术 | 第32-33页 |
第四节 G-四链体与小分子作用研究的现状 | 第33-54页 |
一、G-四链体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 第33-38页 |
二、G-四链体家族及生物学功能 | 第38-41页 |
三、G-四链体小分子配体研究进展 | 第41-46页 |
四、小分子化合物与G-四链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46-54页 |
第五节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方案 | 第54-56页 |
一、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54页 |
二、解决方案的设计 | 第54-56页 |
第二章 四种民族药用植物有效成分靶向G-四链体抗肿瘤研究 | 第56-91页 |
第一节 民族医药及四种民族药用植物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56-62页 |
一、民族医药概况 | 第56-59页 |
(一) 藏医药概况 | 第56-57页 |
(二) 维医药概况 | 第57-58页 |
(三) 傣医药概况 | 第58-59页 |
二、四种民族药用植物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59-62页 |
(一) 藏药掌叶大黄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59-60页 |
(二) 维药茜草和新疆紫草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60页 |
(三) 傣药木莲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60-62页 |
第二节 藏药掌叶大黄有效单体成分靶向G-四链体抗肿瘤研究 | 第62-74页 |
一、靶向G-四链体芦荟大黄素抗肿瘤研究 | 第62-73页 |
二、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三节 维药茜草及新疆紫草有效单体成分靶向G-四链体抗肿瘤研究 | 第74-84页 |
一、靶向G-四链体茜草素抗肿瘤研究 | 第74-79页 |
二、靶向G-四链体紫草素抗肿瘤研究 | 第79-83页 |
三、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节 傣药木莲有效单体成分靶向G-四链体抗肿瘤研究 | 第84-91页 |
一、靶向G-四链体厚朴酚抗肿瘤研究 | 第84-86页 |
二、靶向G-四链体和厚朴酚抗肿瘤研究 | 第86-89页 |
三、小结 | 第89-91页 |
第三章 畲药紫玉兰靶向G-四链体抗肿瘤化合物的筛选及研究 | 第91-148页 |
第一节 民族药中靶向G-四链体小分子化合物筛选的研究思路 | 第91-95页 |
一、民族药中靶向G-四链体小分子化合物筛选方法的确定 | 第91-93页 |
二、民族药用植物材料的确定 | 第93-95页 |
第二节 畲药紫玉兰中靶向G-四链体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 | 第95-148页 |
一、紫玉兰样品前处理及靶向G-四链体活性评价 | 第95-99页 |
二、紫玉兰中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 | 第99-101页 |
三、紫玉兰中小分子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101-146页 |
四、紫玉兰中小分子化合物靶向G-四链体活性评价 | 第146-147页 |
五、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四章 紫玉兰素A与人端粒G-四链体相互作用研究 | 第148-177页 |
第一节 紫玉兰素A与人端粒G-四链体相互作用研究 | 第148-176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48-149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49-152页 |
三、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52-174页 |
四、实验结论 | 第174-176页 |
第二节 小结 | 第176-177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77-18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77-181页 |
一、传统民族药用植物有效成分靶向G-四链体抗肿瘤研究 | 第178-179页 |
二、畲药紫玉兰靶向G-四链体抗肿瘤化合物的筛选及研究 | 第179-181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81-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6页 |
致谢 | 第196-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