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油田永1块古近系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储层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4页 |
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13-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9-21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21-23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区域概况 | 第24-29页 |
2.1 区域构造单元 | 第24-25页 |
2.2 地层概况 | 第25页 |
2.3 构造特征 | 第25-26页 |
2.4 沉积特征 | 第26页 |
2.5 开发现状 | 第26-29页 |
3 砂砾岩体沉积模式研究 | 第29-64页 |
3.1 沉积相类型 | 第29-38页 |
3.2 岩石相类型的划分与判定 | 第38-48页 |
3.3 取心井单井相分析 | 第48-52页 |
3.4 砂砾岩体沉积模式 | 第52-53页 |
3.5 沉积微相时空展布 | 第53-64页 |
4 砂砾岩体期次等时划分对比研究 | 第64-74页 |
4.1 存在问题及对比的思路 | 第64-65页 |
4.2 三维岩相体的建立 | 第65-68页 |
4.3 沉积演化史恢复 | 第68-69页 |
4.4 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 | 第69-72页 |
4.5 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72-74页 |
5 砂砾岩体储层测井评价研究 | 第74-100页 |
5.1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74-78页 |
5.2 “四性”关系研究 | 第78-82页 |
5.3 基于核磁测井的储层参数评价 | 第82-85页 |
5.4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储层参数计算 | 第85-93页 |
5.5 流体性质识别 | 第93-96页 |
5.6 有效储层识别 | 第96-99页 |
5.7 测井解释处理与评价 | 第99-100页 |
6 砂砾岩体储层预测及连通关系研究 | 第100-121页 |
6.1 常规储层预测技术适应性分析 | 第100-102页 |
6.2 分频处理分析技术 | 第102-107页 |
6.3 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 | 第107-110页 |
6.4 有效连通体预测及储层连通特征 | 第110-121页 |
7 结论和认识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附录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