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15-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1.3 研究目的与问题 | 第23-25页 |
1.4 研究对象与限制 | 第25-26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1.4.2 研究限制 | 第26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26-29页 |
1.5.1 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29页 |
1.6 创新点 | 第29-30页 |
1.7 论文框架 | 第30-33页 |
2 服务业生产效率测量基本理论 | 第33-61页 |
2.1 生产率理论 | 第33-38页 |
2.1.1 生产率基本概念 | 第33-34页 |
2.1.2 生产率的分类 | 第34-37页 |
2.1.3 生产率理论的早期研究 | 第37-38页 |
2.2 服务业生产率测量理论 | 第38-41页 |
2.2.1 生产率测量理论 | 第38-39页 |
2.2.2 服务业生产率内涵 | 第39页 |
2.2.3 服务业生产率测量理论 | 第39-41页 |
2.3 服务业生产率前沿测量法 | 第41-49页 |
2.3.1 生产率水平的测量和比较 | 第42-43页 |
2.3.2 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成本效率 | 第43-45页 |
2.3.3 规模效率 | 第45-46页 |
2.3.4 生产率测度方法 | 第46-49页 |
2.4 服务业生产效率测量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第49-60页 |
2.4.1 DEA CCR模型计算原理 | 第50-56页 |
2.4.2 DEA BCC模型计算原理 | 第56-6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我国路桥企业生产率测度 | 第61-96页 |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采集 | 第61-66页 |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62-63页 |
3.1.2 投入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 第63-64页 |
3.1.3 产出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 第64-66页 |
3.2 截面数据分析 | 第66-76页 |
3.2.1 2014年DEA CCR截面数据分析 | 第66-70页 |
3.2.2 2014年DEA超效率截面数据分析 | 第70-75页 |
3.2.3 2007~2014年DEA CCR截面数据分析 | 第75-76页 |
3.3 面板数据分析 | 第76-88页 |
3.3.1 DEA窗口分析模型介绍 | 第77-80页 |
3.3.2 基于DEA窗口方法的面板数据分析 | 第80-88页 |
3.4 DEA结果灵敏度分析 | 第88-95页 |
3.4.1 DEA Sensitivity灵敏度分析模型 | 第88-94页 |
3.4.2 灵敏度分析结果 | 第94-9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4 我国路桥企业规模效率测度 | 第96-115页 |
4.1 规模效率计算原理 | 第98-101页 |
4.2 我国路桥企业规模与生产率分析 | 第101-111页 |
4.3 我国路桥企业资源配置分析 | 第111-11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5 我国路桥企业生产率发展测度 | 第115-128页 |
5.1 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理论 | 第115-118页 |
5.1.1 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理论基础 | 第115-117页 |
5.1.2 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理论 | 第117-118页 |
5.2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 | 第118-122页 |
5.3 我国路桥企业生产率发展分析 | 第122-12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6 我国路桥企业生产率影响因素测度 | 第128-146页 |
6.1 环境变量的选取 | 第128-137页 |
6.1.1 外部环境变量选取 | 第129-133页 |
6.1.2 内部环境变量选取 | 第133-137页 |
6.2 层次递进型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第137-141页 |
6.2.1 第一层:DEA CCR投入产出模型引入 | 第138-139页 |
6.2.2 第二层:生产效率测度的DEA窗口分析 | 第139-140页 |
6.2.3 第三层:受限因素分析的Tobit模型 | 第140-141页 |
6.3 路桥企业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1-14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7 我国路桥业生产效率测度 | 第146-160页 |
7.1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 第146-149页 |
7.1.1 模型设定与研究对象设定 | 第146页 |
7.1.2 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 第146-148页 |
7.1.3 环境变量的选取 | 第148-149页 |
7.2 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介绍 | 第149-150页 |
7.2.1 三阶段DEA模型介绍 | 第149-150页 |
7.2.2 超效率DEA三阶段模型 | 第150页 |
7.3 模型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0-159页 |
7.3.1 第一阶段超效率DEA测度结果 | 第150-152页 |
7.3.2 第二阶段SFA测度结果 | 第152-156页 |
7.3.3 第三阶段超效率DEA测度结果 | 第156-15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59-160页 |
8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160-164页 |
8.1 研究总结 | 第160-163页 |
8.2 研究限制与不足 | 第163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63-164页 |
附录A 各章节附录 | 第164-202页 |
附录B 本文中英文对照词汇表 | 第202-204页 |
附录C 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204-205页 |
附录D 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05-207页 |
致谢 | 第207-208页 |
参考文献 | 第208-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