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经验模型的中尺度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分析--以孤山川流域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水土流失经验模型研究与开发现状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进展与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基础数据及研究方法 | 第18-2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土壤与植被 | 第18页 |
| ·气候与水文特征 | 第18-19页 |
| ·基础数据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 第三章 影响孤山川流域土壤侵蚀因素的时空变化 | 第25-47页 |
| ·降雨因素 | 第25-32页 |
| ·降雨量的时空变化 | 第25-29页 |
| ·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方法 | 第29页 |
| ·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 | 第29-32页 |
| ·土壤因素 | 第32-34页 |
| ·土壤可蚀性概念 | 第32页 |
| ·土壤可蚀性因子的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 ·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结果 | 第33-34页 |
| ·地形因素 | 第34-38页 |
| ·孤山川流域 DEM 的建立 | 第34-35页 |
| ·孤山川流域地形因子提取 | 第35-38页 |
| ·水土保持措施因素 | 第38-44页 |
| ·生物措施因子 B | 第38-41页 |
| ·工程措施因子 E | 第41-42页 |
| ·耕作措施因子 T | 第42-44页 |
| ·沟道措施因素和风蚀因素 | 第44-47页 |
| ·沟蚀影响的计算分析 | 第44-45页 |
| ·风蚀影响的计算分析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孤山川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差异 | 第47-55页 |
| ·评价方法与数据 | 第47-48页 |
| ·评价方法与数据基础 | 第47页 |
| ·评价采用指标 | 第47-48页 |
| ·水蚀特征分析 | 第48-53页 |
| ·孤山川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及其时空变化 | 第48-51页 |
| ·孤山川流域水土流失时空格局的土地利用相关分析 | 第51-53页 |
| ·沟蚀与风蚀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引入沟蚀系数 | 第53页 |
| ·引入风蚀系数 | 第53-54页 |
| ·总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7页 |
|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