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地力评价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 第11页 |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 第11页 |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常用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经典统计学方法 | 第11-12页 |
·地统计学方法 | 第12页 |
·3S 技术 | 第12-13页 |
·分形和分维技术 | 第13页 |
·耕地地力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基础 | 第16-2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6-23页 |
·自然资源及条件 | 第16-21页 |
·建制沿革及社会经济生产概述 | 第21-23页 |
·数据基础 | 第23-25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3页 |
·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3-24页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土壤养分元素空间变异分析 | 第28-36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8页 |
·极值的替换与剔除 | 第28页 |
·正态分布检验 | 第28页 |
·土壤养分状况的描述性统计 | 第28-29页 |
·土壤养分元素空间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与成因分析 | 第31-36页 |
·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性氮的空间格局与分析 | 第31-32页 |
·土壤有效磷空间格局与分析 | 第32-33页 |
·土壤速效钾空间格局与分析 | 第33页 |
·土壤全氮空间格局与分析 | 第33-36页 |
第四章 耕地地力综合评价 | 第36-46页 |
·耕地地力评价的意义 | 第36页 |
·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 | 第36-37页 |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7-38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38页 |
·评价单元的数据获取 | 第38页 |
·评价过程 | 第38-46页 |
·隶属函数模型的确定 | 第39-4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1-43页 |
·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计算(IFI) | 第43-44页 |
·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级确定 | 第44页 |
·归入农业部地力等级体系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耕地生产力与可持续利用 | 第46-54页 |
·耕地生产力等级分布与现状分析 | 第46-48页 |
·耕地地力等级分布 | 第46-48页 |
·耕地生产力现状分析 | 第48页 |
·耕地面积变化 | 第48-49页 |
·耕地合理利用及改良措施 | 第49-51页 |
·土壤改良利用 | 第49-51页 |
·测土施肥和农产品基地建设 | 第51页 |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第51-54页 |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 第52页 |
·合理配置耕地资源与调整种植业结构 | 第52页 |
·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 第52-53页 |
·大对耕地投入量 | 第53页 |
·极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改善生态环境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