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无导线输电论文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阻抗匹配技术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阻抗匹配技术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第17-20页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论文的内容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双端口网络建模与特性分析第20-33页
    2.1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机理分析第20-22页
    2.2 系统双端口网络建模与分析第22-25页
    2.3 基于散射参数法的系统建模与分析第25-28页
        2.3.1 散射参数法双端口网络描述第25-27页
        2.3.2 电源和负载的功率波描述第27-28页
    2.4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功率增益第28-32页
        2.4.1 最大功率传输原理的功率波描述第28-29页
        2.4.2 系统功率增益的定义第29-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阻抗匹配方法研究与方案设计第33-42页
    3.1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阻抗匹配原理第33-36页
        3.1.1 映射阻抗的验证第33-34页
        3.1.2 系统阻抗匹配原理第34-36页
    3.2 系统阻抗匹配的实现方法第36-37页
    3.3 系统阻抗匹配网络参数计算第37-41页
        3.3.1 端口输入阻抗的计算第37-39页
        3.3.2 实际系统的阻抗匹配方案设计及组成元件的参数计算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阻抗匹配技术的等效电路仿真第42-69页
    4.1 声电传输通道的构建第42-44页
        4.1.1 金属壁及压电陶瓷片厚度的确定第42-43页
        4.1.2 金属壁的谐振频率第43-44页
    4.2 仿真模型构建与参数设置第44-49页
        4.2.1 声波传播过程的传输线等效第44-47页
        4.2.2 厚度振动模式下压电陶瓷片的Leach等效电路模型第47-48页
        4.2.3 整个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第48-49页
    4.3 不同金属壁厚度时系统的阻抗匹配仿真第49-59页
        4.3.1 系统未阻抗匹配第50-53页
        4.3.2 系统单端口阻抗匹配第53-55页
        4.3.3 系统双端口同时共轭阻抗匹配第55-58页
        4.3.4 仿真结果分析第58-59页
    4.4 不同负载阻抗时系统的阻抗匹配仿真第59-68页
        4.4.1 系统未阻抗匹配第59-61页
        4.4.2 系统单端口阻抗匹配第61-63页
        4.4.3 系统双端口同时共轭阻抗匹配第63-66页
        4.4.4 仿真结果分析第66-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过金属壁超声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阻抗匹配技术的实验研究第69-77页
    5.1 实验系统搭建第69-71页
        5.1.1 散射参数测试系统第69-70页
        5.1.2 无线能量传输实验系统第70-71页
        5.1.3 传输功率增益测试方法第71页
    5.2 系统阻抗匹配技术的实验分析第71-76页
        5.2.1 系统未阻抗匹配第72-73页
        5.2.2 系统双端口同时共轭阻抗匹配第73-74页
        5.2.3 实验结果分析第74-76页
    5.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77-78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介质损耗角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用Z源变流器的系统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