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超声相控阵面临的发展机遇 | 第11页 |
1.1.3 相控阵超声成像的优点 | 第11-12页 |
1.1.4 超声相控阵工业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对超声测量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双层界面下线性相控阵的辐射声场模拟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现有理论模型 | 第19-25页 |
2.2.1 瑞利积分模型 | 第21-22页 |
2.2.2 近轴近似多元高斯模型 | 第22-24页 |
2.2.3 非近轴近似多元高斯模型 | 第24-25页 |
2.3 横波检测声场模拟的非近轴近似多元高斯模型 | 第25-29页 |
2.3.1 横波检测声场模拟的瑞利索末菲模型 | 第26页 |
2.3.2 横波检测声场模拟的非近轴近似多高斯声束模型 | 第26-29页 |
2.4 横波检测声场模拟分析的延迟时间计算 | 第29-30页 |
2.4.1 各阵元声束延迟时间计算 | 第29-30页 |
2.4.2 相控阵横波检测辐射声场计算 | 第30页 |
2.5 仿真计算分析 | 第30-35页 |
2.5.1 NMG声束偏转与偏转聚焦的辐射声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2.5.2 MG与NMG的声束偏转聚焦辐射声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单层界面下线性相控阵检测的回波信号预测 | 第37-66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超声测量模型 | 第38-40页 |
3.3 单层界面下线性相控阵检测声场计算模型 | 第40-42页 |
3.3.1 声束偏转的延迟时间计算 | 第41-42页 |
3.3.2 声束偏转聚焦的时间延迟计算 | 第42页 |
3.4 横通孔远场散射幅度 | 第42-47页 |
3.4.1 分离变量法 | 第43-44页 |
3.4.2 基尔霍夫近似理论 | 第44-47页 |
3.5 系统影响因子 | 第47-51页 |
3.5.1 横通孔缺陷检测实验装置 | 第47-49页 |
3.5.2 系统影响因子 | 第49-51页 |
3.6 横通孔评定回波信号模拟结果及实验对比 | 第51-59页 |
3.6.1 基于基尔霍夫近似理论与分离变量法回波信号对比 | 第52-55页 |
3.6.2 基于基尔霍夫近似理论的回波信号模拟 | 第55-57页 |
3.6.3 基于分离变量法回波信号模拟 | 第57-59页 |
3.7 球形孔评定回波信号模拟 | 第59-65页 |
3.7.1 球形孔缺陷基尔霍夫近似理论 | 第59-60页 |
3.7.2 球形孔缺陷回波信号模拟 | 第60-63页 |
3.7.3 球形孔与横通孔缺陷回波信号对比 | 第63-6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双层界面下线性相控阵检测的回波信号预测 | 第66-80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双层界面下线性相控阵超声测量模型 | 第67-72页 |
4.2.1 线性相控阵声场计算模型 | 第67-69页 |
4.2.2 横通孔远场散射幅度 | 第69-71页 |
4.2.3 球形孔远场散射幅度 | 第71-72页 |
4.2.4 系统影响因子 | 第72页 |
4.3 丙烯酸树脂-水-钢界面下回波信号预测 | 第72-79页 |
4.3.1 横通孔缺陷回波信号模拟 | 第73-76页 |
4.3.2 球形孔缺陷回波信号模拟 | 第76-78页 |
4.3.3 球形孔与横通孔缺陷回波信号对比 | 第78-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