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肠球菌属耐药性分析 | 第9-21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9-10页 |
1.1 材料 | 第9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9页 |
1.1.3 主要仪器 | 第9页 |
1.2 方法 | 第9-10页 |
1.2.1 K-B纸片法 | 第9-10页 |
1.2.2 琼脂稀释法 | 第10页 |
1.2.3 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菌株(HLGR) | 第10页 |
1.2.4 菌种的保存与复苏 | 第10页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10页 |
2.结果 | 第10-16页 |
2.1 不同种群的肠球菌标本类型的分布 | 第10-11页 |
2.2 肠球菌的分布特征 | 第11-13页 |
2.2.1 年龄性别分布 | 第11页 |
2.2.2 科室分布 | 第11-12页 |
2.2.3 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 第12页 |
2.2.4 肠球菌检出量比较(年) | 第12-13页 |
2.3 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 第13-16页 |
2.3.1 肠球菌的耐药率 | 第13-14页 |
2.3.2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分析 | 第14-15页 |
2.3.3 屎肠球菌耐药率变迁 | 第15-16页 |
2.3.4 粪肠球菌耐药率变迁 | 第16页 |
3.讨论 | 第16-19页 |
4.结论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的血流感染肠球菌菌株基因型的研究 | 第2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1.1 材料 | 第21-22页 |
1.1.1 菌株 | 第21页 |
1.1.2 试剂 | 第21-22页 |
1.1.3 仪器 | 第22页 |
1.2 方法 | 第22-24页 |
1.2.1 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菌株(HLGR)筛选 | 第22-23页 |
1.2.2 菌种的保存与复苏 | 第23页 |
1.2.3 肠球菌耐药基因鉴定 | 第23-24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26页 |
2.1 肠球菌属细菌的菌株分布 | 第24页 |
2.2 科室分布 | 第24页 |
2.3 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 第24-25页 |
2.4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ME)检测结果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4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综述) | 第32-48页 |
参考文献(综述) | 第43-48页 |
缩微词表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