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10-11页 |
1.1.2 国内串珠工艺纪念品发展历程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1.3 国外串珠工艺纪念品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2章 串珠的发展历史 | 第15-25页 |
2.1 我国串珠的发展历史 | 第15-21页 |
2.1.1 原始社会时期的串珠发展 | 第15页 |
2.1.2 春秋战国时期的串珠发展 | 第15-16页 |
2.1.3 秦汉时期的串珠发展 | 第16-17页 |
2.1.4 隋唐时期的串珠发展 | 第17-18页 |
2.1.5 宋元时期的串珠发展 | 第18页 |
2.1.6 明清时期的串珠发展 | 第18-21页 |
2.2 国外串珠的发展历史 | 第21-25页 |
2.2.1 亚洲地区 | 第21-22页 |
2.2.2 日本地区 | 第22-24页 |
2.2.3 欧洲地区 | 第24-25页 |
第3章 旅游纪念品串珠类市场分析 | 第25-28页 |
3.1 串珠纪念品的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1 串珠纪念品发展的分类 | 第25-26页 |
3.2 国内外串珠纪念品研究分析 | 第26-27页 |
3.3 串珠工艺在川西旅游纪念品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市场前景分析 | 第27-28页 |
第4章 川西串珠旅游纪念品的元素提取 | 第28-36页 |
4.1 川西地域分析 | 第28-31页 |
4.1.1 地域范围分析 | 第28-30页 |
4.1.2 川西特有植被元素分析 | 第30-31页 |
4.2 川西地区文化分析 | 第31-32页 |
4.2.1 民族种类分析 | 第31页 |
4.2.2 宗教文化分析 | 第31-32页 |
4.3 川西地区色彩元素分析 | 第32-36页 |
4.3.1 色彩元素 | 第32-35页 |
4.3.2 川西串珠工艺旅游纪念品色彩提取 | 第35-36页 |
第5章 串珠工艺在川西旅游纪念品中的实践 | 第36-63页 |
5.1 创新目标 | 第36-37页 |
5.1.1 准备工具 | 第36-37页 |
5.2 创新工艺分析 | 第37-43页 |
5.3 | 第43-48页 |
5.3.1 设计图案元素分析 | 第43-45页 |
5.3.2 串珠材质分析 | 第45-48页 |
5.4 串珠工艺在川西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 | 第48-63页 |
5.4.1 串珠设计之格桑花系列作品一 | 第48-55页 |
5.4.2 串珠设计之格桑花系列作品二 | 第55-58页 |
5.4.3 串珠设计之格桑花系列作品三 | 第58-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 | 第63-64页 |
6.2 设计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