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鱼类仔鱼期形态发育研究 | 第13-14页 |
2 仔鱼期不可逆点研究 | 第14-16页 |
3 仔鱼期消化系统组织学和消化酶研究 | 第16-19页 |
4 国内外对白梭吻鲈基础生物学的研究 | 第19-21页 |
5 展望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实验一 白梭吻鲈仔鱼的早期生长和不可逆点研究 | 第23-3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页 |
1.1 材料 | 第23页 |
1.2 方法 | 第23-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2.1 仔鱼生长特征 | 第25-27页 |
2.2 仔鱼生长变化 | 第27-29页 |
2.3 卵黄囊和油球变化 | 第29-30页 |
2.4 初次摄食率和PNR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3页 |
3.1 白梭吻鲈仔鱼生长 | 第30-31页 |
3.2 白梭吻鲈仔鱼的卵黄囊、油球变化 | 第31页 |
3.3 初次摄食率和PNR | 第31-33页 |
实验二 白梭吻鲈消化系统发育研究 | 第33-4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1.1 材料 | 第33页 |
1.2 方法 | 第33-35页 |
2 结果 | 第35-40页 |
2.1 仔鱼生长 | 第35页 |
2.2 消化系统发育 | 第35-38页 |
2.3 消化酶比活力变化 | 第38-40页 |
3 讨论 | 第40-44页 |
3.1 仔鱼的生长 | 第40页 |
3.2 仔鱼消化系统的发育 | 第40-44页 |
实验三 白梭吻鲈与几种饵料鱼适口性研究 | 第44-4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5页 |
1.1 材料 | 第44页 |
1.2 方法 | 第44-45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 | 第45-47页 |
2.1 几种饵料鱼体高(H)与全长(L)的关系 | 第45页 |
2.2 白梭吻鲈口裂(S)与全长(L)的关系 | 第45-46页 |
2.3 饵料鱼最大全长(L1)与白梭吻鲈全长(L2)关系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实验四 饵料鱼和配合饲料对白梭吻鲈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以及对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 第49-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1页 |
1.1 材料 | 第49-50页 |
1.2 方法 | 第50-51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2 结果 | 第51-55页 |
2.1 肥满度(K)和HSI(图 1) | 第51-52页 |
2.2 肝脏组织结构比较 | 第52页 |
2.3 白梭吻鲈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种类 | 第52-53页 |
2.4 两种白梭吻鲈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组成比例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57页 |
3.1 两种养殖方式对白梭吻鲈健康指标的影响 | 第55-56页 |
3.2 两种白梭吻鲈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与特点 | 第56页 |
3.3 两种白梭吻鲈肝脏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与特点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