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释明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释明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11-21页 |
| 第一节 释明制度概述 | 第11-16页 |
| 一 释明的概念 | 第11-12页 |
| 二 释明的性质 | 第12-14页 |
| 三 释明的功能 | 第14-16页 |
| 第二节 相关制度原则辨析 | 第16-21页 |
| 一 释明权与诉讼指挥权 | 第16-17页 |
| 二 释明权与辩论原则 | 第17-19页 |
| 三 释明权与处分原则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释明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21-27页 |
| 第一节 大陆法系 | 第21-24页 |
| 一 德国 | 第21-22页 |
| 二 法国 | 第22-23页 |
| 三 日本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英美法系 | 第24-25页 |
| 一 英国 | 第24-25页 |
| 二 美国 | 第25页 |
| 第三节 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我国释明制度的现状 | 第27-34页 |
| 第一节 立法层面 | 第27-31页 |
| 一 立法现状 | 第27-30页 |
| 二 立法缺陷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司法层面 | 第31-34页 |
| 一 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 二 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我国释明制度的完善 | 第34-47页 |
| 第一节 确立行使原则 | 第34-36页 |
| 一 探知真意原则 | 第34-35页 |
| 二 法官中立原则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把握完善途径 | 第36-44页 |
| 一 明确释明范围 | 第36-41页 |
| 二 规范释明方式 | 第41-42页 |
| 三 厘清释明阶段 | 第42-44页 |
| 第三节 完善配套措施 | 第44-47页 |
| 一 强化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 第44-45页 |
| 二 建立未予释明的惩罚机制 | 第45-46页 |
| 三 提升法官的专业素质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