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32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一、现实的问题 | 第11-13页 |
二、理论的问题 | 第13-16页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文献回顾 | 第18-27页 |
一、国家形象方面的研究 | 第18-23页 |
二、重大事件方面的研究 | 第23-27页 |
第四节 研究假设、框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7-32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8-2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四、本文创新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 | 第32-71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32-57页 |
一、国家形象 | 第32-42页 |
二、重大事件 | 第42-48页 |
三、公共外交 | 第48-53页 |
四、几组关键概念的关系 | 第53-57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介绍 | 第57-71页 |
一、公共外交理论 | 第57-66页 |
二、议程建构理论 | 第66-71页 |
第三章 公共外交视角下重大事件塑造国家形象的学理分析 | 第71-83页 |
第一节 国际关系中研究国家形象的动因 | 第71-74页 |
第二节 国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 第74-75页 |
第三节 国家形象塑造的方式 | 第75-83页 |
一、国家形象建构的内容 | 第75-77页 |
二、外交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 第77-79页 |
三、国家形象塑造的方式:国际传播 | 第79-81页 |
四、重大事件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 第81-83页 |
第四章 模式构建 | 第83-106页 |
第一节 主题建构 | 第85-88页 |
第二节 政府角色 | 第88-91页 |
第三节 媒介传播 | 第91-97页 |
第四节 公众参与 | 第97-102页 |
第五节 活动造势 | 第102-106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106-134页 |
第一节 上海世博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 第106-116页 |
一、背景介绍 | 第106-108页 |
二、上海世博会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TAGMP 模式分析 | 第108-114页 |
三、案例评析 | 第114-116页 |
第二节 智利矿难与智利国家形象塑造 | 第116-124页 |
一、背景介绍 | 第116-117页 |
二、智利矿难与智利国家形象塑造的 TAGMP 模式分析 | 第117-123页 |
三、案例评析 | 第123-124页 |
第三节 2011 年英国“王室婚礼”与英国国家形象塑造 | 第124-134页 |
一、背景介绍 | 第124-126页 |
二、英国“王室婚礼”塑造英国国家形象的TAGMP 模式分析 | 第126-131页 |
三、案例评析 | 第131-134页 |
结语 | 第134-13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34-137页 |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