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1.1 细胞外ATP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1.1 细胞外ATP的来源 | 第16-17页 |
1.1.2 细胞外ATP是一种信号分子 | 第17页 |
1.1.3 细胞外ATP的受体 | 第17-18页 |
1.1.4 细胞外ATP可能的信号通路 | 第18-19页 |
1.1.5 细胞外ATP与细胞死亡 | 第19-20页 |
1.1.5.1 高浓度的ATP导致细胞死亡 | 第19页 |
1.1.5.2 eATP匮乏导致细胞死亡 | 第19-20页 |
1.2 逆境胁迫对植物活性的影响 | 第20-23页 |
1.2.1 植物激素水杨酸对植物细胞活性影响 | 第20-21页 |
1.2.1.1 水杨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0页 |
1.2.1.2 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 | 第20-21页 |
1.2.2 重金属铜离子胁迫对植物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1.2.2.1 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1页 |
1.2.2.2 铜对植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1.2.2.3 铜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2页 |
1.2.2.4 铜对植物产生毒害的作用机理 | 第22页 |
1.2.3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3.1 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2页 |
1.2.3.2 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3.3 盐对植物的离子毒害机制 | 第23页 |
1.2.3.4 盐对植物的渗透胁迫 | 第23页 |
1.3 NADPH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3.1 NADPH氧化酶概述 | 第23-24页 |
1.3.2 NADPH氧化酶的功能 | 第24-25页 |
1.3.2.1 NADPH氧化酶与生物胁迫 | 第24页 |
1.3.2.2 NADPH氧化酶与重金属胁迫 | 第24-25页 |
1.4 活性氧对植物的影响 | 第25-26页 |
1.5 细胞死亡 | 第26-27页 |
1.6 呼吸作用 | 第27-28页 |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细胞外ATP对水杨酸胁迫影响植物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 | 第30-40页 |
2.1.实验器材 | 第30-3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2.2.1 悬浮细胞的培养 | 第31页 |
2.2.2 细胞的处理 | 第31页 |
2.2.3 细胞的伊文思蓝染色 | 第31-32页 |
2.2.4 细胞的FDA染色 | 第32页 |
2.2.5 细胞的NADPH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2.2.6 统计学分析 | 第3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3-37页 |
2.3.1 SA可诱导细胞死亡 | 第33-34页 |
2.3.2 外源ATP缓解SA对细胞死亡的诱导 | 第34-35页 |
2.3.3 SA和外源ATP对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4 DPI抑制ATP对SA诱导的细胞死亡的缓解作用 | 第36-37页 |
2.4 讨论 | 第37-39页 |
2.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细胞外ATP对铜离子胁迫影响植物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 | 第40-52页 |
3.1 实验器材 | 第40-4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0-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3.2.1 悬浮细胞的培养 | 第41页 |
3.2.2 细胞的处理 | 第41页 |
3.2.3 细胞的伊文思蓝染色 | 第41页 |
3.2.4 细胞的NADPH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41页 |
3.2.5 细胞的胞内、胞外H_2O_2测定 | 第41-42页 |
3.2.5.1 细胞内H_2O_2测定 | 第42页 |
3.2.5.2 细胞外H_2O_2的测定 | 第42页 |
3.2.6 统计学分析 | 第4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2-47页 |
3.3.1 CuCl_2对细胞死亡和细胞内外H_2O_2产生的诱导 | 第42-44页 |
3.3.1.1 CuCl_2对细胞死亡的诱导 | 第42-43页 |
3.3.1.2 CuCl_2对细胞内外H_2O_2产生的诱导 | 第43-44页 |
3.3.2 CuCl_2胁迫下DMTU对细胞死亡的影响 | 第44页 |
3.3.3 CuCl_2胁迫下DPI对细胞死亡和细胞内外H_2O_2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3.1 CuCl_2引起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增加 | 第45页 |
3.3.3.2 DPI缓解CuCl_2引起的细胞死亡 | 第45-46页 |
3.3.3.3 DPI缓解CuCl_2引起的细胞内外H_2O_2含量的增加 | 第46-47页 |
3.3.4 外源ATP对CuCl_2引起的细胞死亡和细胞内外H_2O_2产生的影响 | 第47页 |
3.3.4.1 外源 ATP 对细胞的影响 | 第47页 |
3.3.4.2 外源ATP对CuCl_2引起的细胞生理变化的影响 | 第47页 |
3.3.4.3 DPI对外源ATP作用的影响 | 第47页 |
3.4 讨论 | 第47-50页 |
3.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细胞外ATP对NaCl胁迫影响植物细胞活性和呼吸的调节作用 | 第52-62页 |
4.1.实验器材 | 第52-53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2.1 悬浮细胞的培养 | 第53页 |
4.2.2 细胞的处理 | 第53页 |
4.2.3 细胞的伊文思蓝染色 | 第53页 |
4.2.4 细胞的FDA染色 | 第53页 |
4.2.5 细胞外ATP含量的检测 | 第53-54页 |
4.2.6 细胞总呼吸速率的检测 | 第54页 |
4.2.7 统计学分析 | 第5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4.3.1 不同浓度NaCl对植物细胞活性和呼吸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2 NaCl胁迫和外源ATP对细胞外ATP水平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3 外源ATP对缓解NaCl诱导的植物细胞活性和呼吸的降低 | 第57-58页 |
4.4 讨论 | 第58-60页 |
4.5 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