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研究意义与重难点 | 第13-14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历史起点 | 第14-20页 |
(一) 当前主流研究结论 | 第14-16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原始社会,以人类的产生为考察起点 | 第14-15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阶级社会,以阶级的产生为考察起点 | 第15页 |
3. 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近代社会,以意识形态政治化为考察起点 | 第15-16页 |
(二) 确定历史起点的方法探索 | 第16-18页 |
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 第16-17页 |
(1)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 第17页 |
(2) 从后思索法 | 第17页 |
2. 发生学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3. 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三) 以阶级的产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历史起点 | 第18-20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历史进程 | 第20-26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阶段 | 第20-23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萌芽的历史背景 | 第20-21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萌芽的多重维度 | 第21-23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阶段 | 第23-26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23-24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多重维度 | 第24-26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样态 | 第26-40页 |
(一)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6-34页 |
1. 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6-30页 |
2. 古代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0-34页 |
(二) 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4-36页 |
1. 德育理论体系形成 | 第34-35页 |
2. 培养资产阶级公民的国民教育 | 第35-36页 |
3. 思想政治教育有实无名 | 第36页 |
(三)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 第36-40页 |
1. 公开承认思想政治教育 | 第37-38页 |
2. 立足人本身,为全体成员服务 | 第38-39页 |
3.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