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 后殖民文化视野中的奈保尔其人其作 | 第10-14页 |
(二) 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 奈保尔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一、历史悬置与文化无根 | 第19-30页 |
(一) 一部没有历史起点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 | 第19-24页 |
(二) 殖民现实的隐喻性替代:《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 第24-30页 |
二、身份追寻中对印度母国文化的旅行式书写:《印度三部曲》 | 第30-41页 |
(一) 《印度三部曲》中叙事视角的错位与矛盾:奈保尔的抗拒与难以割舍 | 第30-32页 |
(二) 《幽暗国度》中的东方主义视角 | 第32-34页 |
(三) 《印度:受伤的文明》中的反思 | 第34-37页 |
(四) 痛苦失望之后的希冀《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 第37-41页 |
三、《抵达之谜》中身份的无所归一与认同的困惑 | 第41-46页 |
(一) 重回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个人式的自由主义追求 | 第41-42页 |
(二) 在英国—特立尼达—印度三个世界中认同的艰难 | 第42-44页 |
(三) 作为作家与个体的奈保尔:身份的内在冲突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