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脉膜结构昆虫翅膀形态学研究 | 第15-18页 |
1.2.2 脉膜结构昆虫翅膀力学性能研究 | 第18-20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 典型脉膜刚柔耦合结构昆虫翅膀的形态学特性 | 第23-5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样本、手段及方法 | 第23-28页 |
2.2.1 昆虫样本 | 第23-24页 |
2.2.2 实验手段及方法 | 第24-28页 |
2.3 二维形态学分析 | 第28-45页 |
2.3.1 典型脉翅的宏观形态 | 第28-31页 |
2.3.2 典型脉翅的微观形态 | 第31-45页 |
2.4 三维形态学分析 | 第45-49页 |
2.4.1 宏观形貌 | 第45-47页 |
2.4.2 微观形貌 | 第47-49页 |
2.5 化学形态分析 | 第49-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3章 典型脉膜刚柔耦合结构昆虫翅膀的宏观力学性能 | 第55-75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实验手段与方法 | 第55-57页 |
3.2.1 生物样本制备 | 第55-56页 |
3.2.2 静态拉伸试验 | 第56页 |
3.2.3 动态拉伸试验 | 第56-57页 |
3.3 静态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 第57-67页 |
3.3.1 黄蜻 | 第57-61页 |
3.3.2 东亚飞蝗 | 第61-64页 |
3.3.3 东方蜜蜂 | 第64-65页 |
3.3.4 三种昆虫翅膀静态拉伸性能对比与分析 | 第65-67页 |
3.4 动态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 第67-74页 |
3.4.1 黄蜻 | 第67-69页 |
3.4.2 东亚飞蝗 | 第69-71页 |
3.4.3 东方蜜蜂 | 第71-72页 |
3.4.4 三种昆虫翅膀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72-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典型脉膜刚柔耦合结构昆虫翅膀的微观力学性能 | 第75-85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实验手段及方法 | 第75-79页 |
4.2.1 生物样本制备 | 第75-76页 |
4.2.2 纳米力学测试 | 第76-77页 |
4.2.3 测试参数优化 | 第77-79页 |
4.3 典型昆虫脉翅纳米力学性能分析 | 第79-84页 |
4.3.1 黄蜻 | 第79-80页 |
4.3.2 东亚飞蝗 | 第80-81页 |
4.3.3 东方蜜蜂 | 第81-82页 |
4.3.4 三种昆虫脉翅纳米力学性能的分析比较 | 第82-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典型脉膜刚柔耦合结构昆虫翅膀的有限元模拟 | 第85-97页 |
5.1 引言 | 第85页 |
5.2 脉翅刚柔耦合结构分析与模型建立 | 第85-89页 |
5.2.1 脉翅刚柔耦合结构网格形状分析 | 第85-88页 |
5.2.2 脉翅刚柔耦合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88-89页 |
5.3 脉翅刚柔耦合网格模型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 | 第89-95页 |
5.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9-90页 |
5.3.2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90-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1页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97-98页 |
6.2 创新点 | 第98页 |
6.3 展望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