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可重构计算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可重构计算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2 可重构处理器硬件架构 | 第14-15页 |
1.3 可重构计算面临的挑战 | 第15-17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7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粗粒度动态可重构处理器体系结构 | 第19-26页 |
2.1 可重构阵列执行流程 | 第19-20页 |
2.2 片上共享存储器 | 第20页 |
2.3 可重构阵列 | 第20-21页 |
2.4 计算单元 | 第21-25页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算法映射优化措施 | 第26-42页 |
3.1 映射原则 | 第26页 |
3.2 通过空间映射构建硬件流水线 | 第26-35页 |
3.3 多层循环的映射 | 第35-39页 |
3.4 其它优化方式 | 第39-41页 |
3.4.1 流处理范式 | 第39-40页 |
3.4.2 Ping-Pong Shared Memory | 第40页 |
3.4.3 源代码的循环变换 | 第40-41页 |
3.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准测试程序集在可重构平台的实现 | 第42-61页 |
4.1 完全流水化映射 | 第44-48页 |
4.1.1 非结构化网格算法映射 | 第44-46页 |
4.1.2 其他算法的映射 | 第46-48页 |
4.2 不完全流水化映射 | 第48-54页 |
4.2.1 多体问题算法映射 | 第48-54页 |
4.2.2 其他算法的映射 | 第54页 |
4.3 完全非流水化映射 | 第54-60页 |
4.3.1 字符串匹配算法映射 | 第54-59页 |
4.3.2 其他算法的映射 | 第59-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5.1 算法性能 | 第61-62页 |
5.2 性能与瓶颈分析 | 第62-65页 |
5.3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6页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