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本文结构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理论概述 | 第18-27页 |
2.1 地方预算监督的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2.1.1 地方预算监督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地方预算监督的法律性质 | 第19-20页 |
2.1.3 地方预算监督的原则 | 第20-22页 |
2.2 地方预算监督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2.2.1 地方性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 | 第22页 |
2.2.2 财政分权与地方自治理论 | 第22-23页 |
2.2.3 财政民主与政府权力制约理论 | 第23-24页 |
2.3 中外地方预算监督的历史渊源 | 第24-27页 |
2.3.1 我国地方预算监督制度历史渊源 | 第24-25页 |
2.3.2 国外地方预算监督制度历史渊源 | 第25-27页 |
第3章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现状 | 第27-37页 |
3.1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立法现状 | 第27-30页 |
3.1.1 宪法与法律 | 第27-28页 |
3.1.2 行政法规 | 第28-29页 |
3.1.3 地方性法规 | 第29页 |
3.1.4 部门规章 | 第29-30页 |
3.2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表现形式 | 第30-33页 |
3.2.1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组织体系 | 第30-31页 |
3.2.2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 第31-33页 |
3.3 中外地方预算监督现状之评析 | 第33-37页 |
3.3.1 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之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3.3.2 议会主导的域外地方预算监督概况 | 第34-35页 |
3.3.3 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第4章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过程中的问题 | 第37-46页 |
4.1 地方预算信息透明度缺乏 | 第37-39页 |
4.1.1 预算信息公开法制基础薄弱 | 第37-38页 |
4.1.2 预算信息公开完整性及有效性缺乏 | 第38-39页 |
4.2 预算程序不规范弱化了监督效力 | 第39-41页 |
4.2.1 预算编制时间仓促且内容粗放 | 第39-40页 |
4.2.2 预算审批行政权前置 | 第40-41页 |
4.2.3 预算执行和调整随意性大 | 第41页 |
4.3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不健全 | 第41-46页 |
4.3.1 监督权的宪法地位不高 | 第41-42页 |
4.3.2 监督机构组织乏力 | 第42-43页 |
4.3.3 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43-44页 |
4.3.4 审计监督效果不佳 | 第44-46页 |
第5章 完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思考 | 第46-55页 |
5.1 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 | 第46-49页 |
5.1.1 加强预算信息公开的法制保障 | 第46-47页 |
5.1.2 构建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机制 | 第47-48页 |
5.1.3 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 第48-49页 |
5.2 加强地方人大对预算程序之监督 | 第49-51页 |
5.2.1 规范预算编制 | 第49-50页 |
5.2.2 完善预算审批 | 第50页 |
5.2.3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 第50-51页 |
5.3 构建制衡性的预算监督机制 | 第51-55页 |
5.3.1 协调人大与党委及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51-52页 |
5.3.2 夯实监督机构组织建设 | 第52页 |
5.3.3 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52-53页 |
5.3.4 以审计助推人大预算监督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