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1 政治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3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4 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2.1 主要概念 | 第14-15页 |
2.1.1 文化 | 第14页 |
2.1.2 公共文化 | 第14-15页 |
2.1.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15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6页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南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第17-21页 |
3.1 基础设施硕果累累 | 第17页 |
3.2 产品供给丰富多彩 | 第17-18页 |
3.2.1 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 第17-18页 |
3.2.2 文化资源全民共享 | 第18页 |
3.3 网络建设格局初现 | 第18-19页 |
3.4 资金保障逐步跟上 | 第19-20页 |
3.5 人才队伍得到充实 | 第20页 |
3.6 运维评估科技为本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南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4.1 未能“以需定供”,产品供给与公众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不深 | 第21页 |
4.2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欠合理,极度匮乏与过分集中的矛盾并存 | 第21-22页 |
4.3 政策设计有缺陷,部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保障不足 | 第22页 |
4.4 低估新媒体在农村的普及面,公共文化与科技融合不够广泛 | 第22-23页 |
4.5 单一主体机制尚未全面打破,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 | 第23-24页 |
第五章 南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5.1 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 第24页 |
5.2 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存在缺陷 | 第24-25页 |
5.3 “二元体制”结构带来的区域差异 | 第25-26页 |
5.4 法制化进程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求 | 第26页 |
5.5 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不足 | 第26页 |
5.6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机制还不够灵活 | 第26-27页 |
5.7 体制改革及政府功能转向尚未完成 | 第27-28页 |
第六章 南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第28-40页 |
6.1 继续组织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巩固自上而下的政府项目主导机制 | 第28-29页 |
6.2 搭建民众文化需求表达渠道,打造自下而上的需求意见反馈机制 | 第29-31页 |
6.3 充分发挥科学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 | 第31-32页 |
6.4 政策设计扩大参与调研群体,注重增加从基层一线征求意见比重 | 第32-34页 |
6.5 修订完善现有法规,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专门法立法工作打基础 | 第34-36页 |
6.6 融合文化服务信息,利用“白频谱”的技术搭建数字云服务系统 | 第36-37页 |
6.7 强化文化价值引领市场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