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2.1 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研究 | 第9-11页 |
1.2.2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1.2.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2.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2.2.1 第三方支付 | 第17-18页 |
2.2.2 P2P网贷 | 第18-19页 |
2.2.3 众筹融资 | 第19-20页 |
2.2.4 互联网理财产品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2-27页 |
3.1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阶段1 | 第22-23页 |
3.1.1 互联网金融技术降低运营成本 | 第22页 |
3.1.2 互联网金融促进商业银行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 | 第22-23页 |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阶段2 | 第23-25页 |
3.2.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端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2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 | 第24页 |
3.2.3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阶段3 | 第25-26页 |
3.3.1 商业银行科技革新深入发展 | 第25页 |
3.3.2 转变商业银行客户定位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7-42页 |
4.1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测度与评价 | 第27-34页 |
4.1.1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设计原则 | 第27-29页 |
4.1.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1.3 时序全局主成分评价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4.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一般影响检验 | 第34-37页 |
4.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4.2.2 面板模型的构建 | 第35-36页 |
4.2.3 基于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门槛效应检验 | 第37-41页 |
4.3.1 数据样本选取与来源 | 第37页 |
4.3.2 门限面板模型的构建 | 第37-38页 |
4.3.3 基于门限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3-46页 |
5.2.1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 | 第43-44页 |
5.2.2 商业银行应不断强化线下存贷业务 | 第44页 |
5.2.3 促进互联网金融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