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10-11页
一、公有公共设施及其相近概念第11-14页
    (一) 公有公共设施的概念第11-12页
        1. “公有”概念的界定第11页
        2. “公共”概念的界定第11页
        3. “设施”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二) 公有公共设施相近概念第12-13页
        1. 公有公共设施与公益设施第12页
        2. 公有公共设施与公共财产第12页
        3. 公有公共设施与公共物品第12-13页
    (三) 公有公共设施的类别第13-14页
        1. 直接管理的公有公共设施和间接管理的公有公共设施第13页
        2. 限制使用的公有公共设施和不限制使用的公有公共设施第13页
        3. 垄断性公有公共设施和非垄断性公有公共设施第13页
        4. 收费的公有公共设施和不收费的公有公共设施第13-14页
        5. 提供不同服务的公有公共设施第14页
二、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的构成、归责原则和实施要素第14-21页
    (一)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构成要素第14-15页
        1.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发生的原因第14-15页
        2.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前提第15页
        3.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事实的构成第15页
    (二)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归责原则第15-17页
        1. 过错责任原则第16页
        2. 无过错责任原则第16-17页
        3. 公务过错原则第17页
    (三)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的实施要素第17-21页
        1. 被赔偿人第17-18页
        2. 赔偿义务机构第18页
        3. 赔偿范围第18-19页
        4. 赔偿标准第19页
        5. 赔偿方式第19-20页
        6. 赔偿程序第20-21页
三、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1-25页
    (一) 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问题的现状第21-22页
        1. 我国不同时期立法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问题的规定第21页
        2. 我国当前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问题的进一步探索第21-22页
    (二) 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1. 法律条文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情况涵盖不全第22-23页
        2. 国家作为所有责任主体进行赔偿不应纳入民法范畴第23页
    (三) 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现行做法的原因分析第23-25页
        1. 我国未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纳入国家赔偿的原因第23-24页
        2. 我国通常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纳入民事赔偿的原因第24-25页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制度及启示第25-28页
    (一)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和实践第25-27页
        1. 大陆法系国家第25-26页
        2. 英美法系国家第26页
        3. 我国台湾地区第26-27页
    (二) 其他国家和地区制度和实践的启示第27-28页
        1. 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畴第27页
        2. 区分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和一般行政行为侵权赔偿第27页
        3. 拓展了求偿主体和赔偿种类第27-28页
        4. 兼顾了受害人利益和国家赔偿能力第28页
五、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的完善措施第28-31页
    (一) 纳入国家赔偿的必要性第28-29页
        1. 对受害人权益保护的需要第28页
        2. 国家职能转变的需要第28页
        3. 借鉴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做法的需要第28-29页
    (二) 立法上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重新定义第29-30页
        1. 立法要明确区分国家责任与民事责任第29页
        2. 国家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划分原则第29-30页
    (三) 构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制度第30-31页
        1. 增加关于责任承担的规定第30页
        2. 建立相应监督制度第30页
        3. 完善保障制度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致谢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远程办公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下一篇:陆某诉N市政府信息公开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