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生物柴油的原料 | 第12-13页 |
1.2.1 废弃油脂 | 第12页 |
1.2.2 油料农作物 | 第12页 |
1.2.3 油料林木 | 第12-13页 |
1.2.4 微藻油脂及含纤维素的非油脂类生物质 | 第13页 |
1.3 第一代生物柴油 | 第13-16页 |
1.3.1 酸碱催化法 | 第13-14页 |
1.3.2 生物酶法 | 第14-15页 |
1.3.3 超临界法 | 第15-16页 |
1.4 第二代生物柴油 | 第16-20页 |
1.4.1 加氢脱氧反应主要工艺 | 第16-17页 |
1.4.2 加氢脱氧催化剂 | 第17-19页 |
1.4.3 第二代生物柴油有待改善之处 | 第19-20页 |
1.4.4 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20页 |
1.5 第三代生物柴油 | 第20-21页 |
1.5.1 微生物油脂技术 | 第20-21页 |
1.5.2 生物质气化技术 | 第21页 |
1.6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评价体系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7页 |
2.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4-25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2.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7页 |
2.3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27-31页 |
2.3.1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2.3.2 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2.3.3 油酸加氢脱氧反应评价体系 | 第28-29页 |
2.3.4 催化剂的还原 | 第29页 |
2.3.5 油酸加氢脱氧反应实验 | 第29页 |
2.3.6 液体产品的甲酯化前处理 | 第29页 |
2.3.7 反应产物分析 | 第29-30页 |
2.3.8 反应产物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催化剂的物性特征分析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NiMo催化剂的物性特征分析与讨论 | 第33-37页 |
3.2.1 NiMo催化剂ICP-OES表征结果 | 第33页 |
3.2.2 NiMo催化剂XRD表征结果 | 第33-35页 |
3.2.3 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35-36页 |
3.2.4 催化剂的结构性能 | 第36-37页 |
3.3 NiMoLa催化剂的物性特征分析与讨论 | 第37-40页 |
3.3.1 NiMoLa催化剂ICP-OES表征结果 | 第37-38页 |
3.3.2 NiMoLa催化剂XRD表征结果 | 第38-39页 |
3.3.3 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39-40页 |
3.3.4 催化剂的结构性能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4 油酸加氢脱氧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 第43-55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NiMo/TiO_2-Al_2O_3催化油酸加氢脱氧反应的性能研究 | 第44-52页 |
4.2.1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4页 |
4.2.2 Mo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3 重时空速对油酸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4 反应温度对油酸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5 氢油比对油酸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 第48-50页 |
4.2.6 反应压力对油酸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7 催化剂在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的使用寿命试验 | 第51-52页 |
4.3 NiMoLa/TiO_2-Al_2O_3催化油酸加氢脱氧性能的初步研究 | 第52-54页 |
4.3.1 助剂La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2 催化剂寿命试验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9页 |
5.1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5.2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5.3 下一步需深入研究的方向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