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荨麻科植物分类研究概况 | 第9-17页 |
1.1.1 荨麻科植物分类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1.2 荨麻科植物分类研究存在问题 | 第10-17页 |
1.2 荨麻科植物其他方面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2.1 荨麻科植物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2 荨麻科植物种子方面的研究 | 第18页 |
1.2.3 荨麻科植物地理分布方面研究 | 第18-19页 |
1.2.4 荨麻科植物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 | 第19页 |
1.3 荨麻科植物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价值 | 第19-22页 |
1.3.1 荨麻科植物资源特点 | 第19页 |
1.3.2 荨麻科植物开发利用价值 | 第19-2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3页 |
2.2 地貌特征 | 第23页 |
2.3 气候特点 | 第23页 |
2.4 土壤类型 | 第23页 |
2.5 水文条件 | 第23-24页 |
2.6 植被概况 | 第24页 |
3 植物形态性状分析 | 第24-25页 |
3.1 习性 | 第24页 |
3.2 茎 | 第24页 |
3.3 托叶 | 第24页 |
3.4 蛰毛 | 第24页 |
3.5 叶 | 第24-25页 |
3.5.1 叶片大小 | 第25页 |
3.5.2 叶片被毛 | 第25页 |
3.6 叶裂 | 第25页 |
3.7 花 | 第25页 |
3.8 果实 | 第25页 |
3.9 钟乳体 | 第25页 |
4 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 第25-41页 |
4.1 前言 | 第25-26页 |
4.2 叶表皮微形态研究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4.3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4.3.1 实验材料 | 第27-30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30-39页 |
4.5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5 花粉形态研究 | 第41-45页 |
5.1 前言 | 第41-42页 |
5.2 花粉微形态研究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 | 第42页 |
5.3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2-43页 |
5.3.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5.3.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5.5 分析与讨论 | 第44页 |
5.6 关于荨麻科植物花粉的采集 | 第44-45页 |
5.6.1 花结构组成较小 | 第44-45页 |
5.6.2 花采集时期 | 第45页 |
5.6.3 花粉采集方法 | 第45页 |
6 河南省荨麻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 | 第45-58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6.1.1 实地调查 | 第45页 |
6.1.2 查阅标本与网上查询 | 第45页 |
6.1.3 查阅文献 | 第45-46页 |
6.2 研究结果 | 第46-55页 |
6.2.1 河南荨麻科植物种类在全国在水平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6.2.2 河南省荨麻科植物种类在全国垂直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6.2.3 河南荨麻科植物在省内的分布 | 第51-53页 |
6.2.4 河南与中国其他省区荨麻科植物物种丰富度比较 | 第53页 |
6.2.5 河南与中国其他省区荨麻科植物分布特有性比较 | 第53-54页 |
6.2.6 河南与中国其他省区荨麻科植物分布相似性比较 | 第54-55页 |
6.3 河南荨麻科植物新补录 | 第55-56页 |
6.4 分析与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Abstract | 第63页 |
附图 | 第65-9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著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