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源起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大理古城总体概况 | 第20-26页 |
一、历史文化空间布局与传统产业形态 | 第21-23页 |
二、现代文化空间布局与创意产业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洋人街——历史文化空间的解构 | 第26-36页 |
一、地方性生活场域的转型变化 | 第26-30页 |
二、从我者的生存空间到他者的集聚场所 | 第30-33页 |
三、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的互换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红龙井——休闲娱乐空间向生活空间的延伸 | 第36-43页 |
一、旅游消费的膨胀与生活空间的萎缩 | 第36-40页 |
二、景观的垄断与本真的丧失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观音路——从商品交易空间到地方性文化活动 | 第43-48页 |
一、从物资文化的交流到地方性文化符号的消费 | 第44-46页 |
二、从民族文化符号到地方性文化展演空间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人民路——地方性生活与文化创意的调适 | 第48-57页 |
一、从消费空间到空间的消费 | 第49-53页 |
二、生活性场所的坚守与“新移民”的进驻 | 第53-57页 |
第六章 大理古城空间的现代建构 | 第57-75页 |
一、历史文化空间现代建构的合法性 | 第57-59页 |
二、“三元空间”与空间重构 | 第59-63页 |
三、“无地方性”空间的生产与“在地性”文化记忆的重塑 | 第63-65页 |
四、创意环境的建构与创意“阶层”的崛起 | 第65-75页 |
结语 | 第75-78页 |
附录一 | 第78-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