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7页
        1.2.3 文献述评第17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第18页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18-20页
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用压力测试的理论透析第20-31页
    2.1 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20-22页
        2.1.1 流动性风险的定义第20页
        2.1.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第20-22页
        2.1.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传统方法的不足第22页
    2.2 压力测试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第22-25页
        2.2.1 压力测试的定义第22-23页
        2.2.2 压力测试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契合性第23-24页
        2.2.3 压力测试与《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风险监管新标准的内在一致性第24-25页
    2.3 压力测试的方法与流程第25-29页
        2.3.1 压力测试的方法第25-27页
        2.3.2 压力测试的流程第27-29页
    2.4 小结第29-31页
3.压力测试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国际经验第31-35页
    3.1 各国压力测试的实践第31-32页
    3.2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操作上的变化第32-34页
        3.2.1 压力情景的设定第32-33页
        3.2.2 压力测试的时间窗口第33页
        3.2.3 压力测试结果的运用第33-34页
    3.3 国外商业银行应用压力测试给我国带来的启示第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4.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第35-42页
    4.1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分析第35-38页
        4.1.1 流动性比例第35-36页
        4.1.2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第36-37页
        4.1.3 存贷款期限错配第37-38页
    4.2 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第38-39页
    4.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用压力测试存在的不足第39-41页
        4.3.1 压力测试信息披露不足第39-40页
        4.3.2 压力测试系统不完善第40-41页
        4.3.3 压力测试管理体系不健全第41页
    4.4 小结第41-42页
5.压力测试实证研究第42-56页
    5.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第42-44页
        5.1.1 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因素第42-43页
        5.1.2 商业银行外部因素第43-44页
    5.2 流动性风险因子的选取第44-49页
        5.2.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第44-45页
        5.2.2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第45-46页
        5.2.3 因子的提取第46-47页
        5.2.4 因子的命名和解释第47-48页
        5.2.5 计算因子得分第48-49页
    5.3 压力测试模型设计第49-52页
        5.3.1 构建压力测试模型第49页
        5.3.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第49-50页
        5.3.3 回归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5.4 压力测试应用分析第52-55页
        5.4.1 压力测试情景设定第52-53页
        5.4.2 压力测试结果及分析第53-55页
    5.5 小结第55-56页
6.我国商业银行应用压力测试的政策建议第56-59页
    6.1 加强压力测试信息披露第56页
    6.2 强化压力测试系统建设第56-58页
    6.3 健全压力测试管理体系第58页
    6.4 增强银行间压力测试的交流与合作第58-59页
总结与展望第59-60页
    一、总结第59页
    二、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渠道研究
下一篇: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社会保险费模式研究--以广州市地税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