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Mo2C和Rh催化剂表面含硫含氮化合物反应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符号表第13-14页
第1章 前言第14-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原油中的含硫含氮化合物第14-16页
        1.2.1 原油中含硫含氮化合物的普遍性第14-15页
        1.2.2 原油中含硫含氮化合物的分类第15页
        1.2.3 含硫含氮化合物对原油催化裂化的影响第15-16页
    1.3 原油中含硫含氮化合物研究现状第16-24页
        1.3.1 原油中含硫含氮化合物主要脱除方法第16-17页
        1.3.2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对加氢脱硫的影响第17-18页
        1.3.3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HDN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4 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结构及其HDN活性的研究第23-24页
    1.4 二氧化硫对单质金属催化剂的影响第24-25页
    1.5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理论方法第27-35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27-31页
        2.1.1 密度泛函理论背景第27-28页
        2.1.2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第28-29页
        2.1.3 Hohenber-Kohn定理第29页
        2.1.4 Kohn-Sham方程第29-31页
        2.1.5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31页
    2.2 反应速率常数第31-33页
    2.3 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第33页
    2.4 态密度分析(DOS)第33-34页
    2.5 Dmol~3简介第34-35页
第3章 硫化氢在Mo_2C(001)表面反应机理的研究第35-52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计算方法及其校正第35-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51页
        3.3.1 硫化氢及中间体在Mo_2C(001)表面的吸附第37-43页
        3.3.2 硫化氢在Mo_2C(001)表面的第一步分解第43-47页
        3.3.3 SH在Mo_2C(001)表面的分解第47-49页
        3.3.4 硫化氢在Mo_2C(001)表面反应路径的分析第49-50页
        3.3.5 硫化氢对Mo_2C(001)表面的影响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吡啶在Mo_2C(001)表面反应机理的研究第52-67页
    4.1 引言第52-54页
    4.2 计算方法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5页
        4.3.1 吡啶在Mo_2C(001)表面的吸附第55-60页
        4.3.2 吡啶在Mo_2C(001)表面的第一步加氢反应第60-62页
        4.3.3 吡啶在Mo_2C(001)表面的第二步加氢反应第62-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喹啉在Mo_2C(001)表面反应机理的研究第67-80页
    5.1 引言第67-68页
    5.2 计算方法第68-6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9-79页
        5.3.1 喹啉在Mo_2C(001)表面的吸附第69-72页
        5.3.2 Mo_2C(001)对喹啉性质的影响第72-74页
        5.3.3 喹啉在Mo_2C(001)表面的第一步加氢反应第74-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6章 哌啶在Mo_2C(001)表面反应机理的研究第80-90页
    6.1 引言第80-81页
    6.2 计算方法第8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1-89页
        6.3.1 哌啶在Mo_2C(001)表面的吸附第81-84页
        6.3.2 哌啶在Mo_2C(001)表面的质子化反应第84-85页
        6.3.3 哌啶在Mo_2C(001)表面的C-N键断裂反应第85-89页
    6.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7章 二氧化硫在Rh(111)面反应机理的研究第90-108页
    7.1 引言第90-91页
    7.2 计算方法第91-92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92-107页
        7.3.1 二氧化硫及中间体在Rh(111)表面的吸附第92-98页
        7.3.2 二氧化硫在Rh(111)表面的分解和歧化第98-106页
        7.3.3 二氧化硫在Rh(111)表面的反应机理第106-107页
    7.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结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氧基羰基取代卟啉与咔咯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