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DNA双亲分子自组装以及对i-motif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论文创新点摘要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2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DNA的二级结构与影响因素第14-27页
        1.2.1 双链DNA与影响因素第15-16页
        1.2.2 三链DNA与影响因素第16-18页
        1.2.3 四链DNA与影响因素第18-27页
    1.3 DNA双亲分子的自组装研究进展第27-33页
        1.3.1 热响应性第27-29页
        1.3.2 酶响应性第29-31页
        1.3.3 pH响应性第31-33页
    1.4 DNA双亲分子的应用第33-38页
        1.4.1 细胞靶向第33-34页
        1.4.2 细胞膜改性第34-37页
        1.4.3 模板构建第37-38页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8-42页
第二章 DNA双亲分子的合成第42-65页
    2.1 引言第42-45页
    2.2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45-46页
    2.3 实验仪器第46-47页
    2.4 四聚体i-motif双亲分子的合成与纯化第47-51页
        2.4.1 偶联反应第49-50页
        2.4.2 氧化反应第50页
        2.4.3 脱保护反应第50-51页
        2.4.4 氨解反应第51页
    2.5 四聚体i-motif双亲分子的分子量与结构分析第51-52页
        2.5.1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第51页
        2.5.2 核磁共振(NMR)第51-52页
    2.6 双聚体和单体i-motif双亲分子的合成与纯化第52-58页
        2.6.1 DNA固相合成第54-55页
        2.6.2 饱和烷基链的引入第55-56页
        2.6.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第56-58页
        2.6.4 脱盐与冻干第58页
    2.7 双聚体和单体i-motif双亲分子的纯度和分子量分析第58-63页
        2.7.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第58-61页
        2.7.2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第61-62页
        2.7.3 去卷积高分辨率质谱(Deconvoluted MS)第62-63页
    2.8 小结第63-65页
第三章 四聚体i-motif双亲分子自组装与i-motif结构的相互影响第65-76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实验仪器第66页
    3.3 实验方法第66-68页
        3.3.1 溶液的配制第66页
        3.3.2 动态光散射(DLS)实验第66-67页
        3.3.3 圆二色光谱(CD)实验第67页
        3.3.4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第67-68页
    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8-75页
        3.4.1 四聚体i-motif双亲分子的设计第68-70页
        3.4.2 临界胶束浓度的分析第70-71页
        3.4.3 自组装行为及其机理第71-72页
        3.4.4 自组装行为对i-motif结构的影响第72-75页
    3.5 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双聚体i-motif双亲分子自组装与i-motif结构的相互影响第76-96页
    4.1 引言第76-77页
    4.2 实验仪器第77-78页
    4.3 实验方法第78-80页
        4.3.1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实验第78页
        4.3.2 溶液的配制第78-79页
        4.3.3 圆二色光谱(CD)实验第79页
        4.3.4 原子力显微镜(AFM)实验第79页
        4.3.5 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实验第79-80页
        4.3.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实验第80页
        4.3.7 动态光散射(DLS)实验第80页
        4.3.8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第80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0-95页
        4.4.1 双聚体i-motif双亲分子的设计第80-82页
        4.4.2 临界聚集浓度分析第82-84页
        4.4.3 自组装行为及其机理第84-91页
        4.4.4 pH可逆组装行为分析第91-92页
        4.4.5 自组装行为对i-motif结构的影响第92-95页
    4.5 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单体i-motif双亲分子自组装与i-motif结构的相互影响第96-109页
    5.1 引言第96-97页
    5.2 实验仪器第97页
    5.3 实验方法第97页
    5.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7-107页
        5.4.1 单体i-motif双亲分子的设计第97-98页
        5.4.2 临界聚集浓度的分析第98页
        5.4.3 自组装行为及其机理第98-104页
        5.4.4 pH可逆组装行为分析第104-106页
        5.4.5 自组装行为对i-motif结构的影响第106-107页
    5.5 小结第107-109页
第六章 拥挤环境对i-motif结构的影响第109-125页
    6.1 引言第109-110页
    6.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10页
    6.3 实验方法第110-114页
        6.3.1 二级结构的表征及熔点温度的计算第110-112页
        6.3.2 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第112-114页
    6.4 拥挤环境对单体i-motif结构的影响第114-119页
        6.4.1 二级结构与熔点温度的分析第114-117页
        6.4.2 热力学分析第117-119页
    6.5 拥挤环境对双聚体i-motif结构的影响第119-124页
        6.5.1 二级结构与熔点温度的分析第119-121页
        6.5.2 热力学分析第121-124页
    6.6 小结第124-125页
结论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43页
附录第143-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作者简介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EMS微型气相色谱柱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脂肪酶催化过氧化反应的机制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