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登封市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s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11-19页 |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 2、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1、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6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四)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1、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 2、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一)核心概念 | 第19-20页 |
| 1、贫困 | 第19页 |
| 2、扶贫 | 第19-20页 |
| 3、精准扶贫 | 第20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1、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 | 第20-21页 |
| 2、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 三、河南省登封市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 第22-33页 |
| (一)登封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 | 第22-24页 |
| (二)登封市扶贫发展工作历程 | 第24-26页 |
| (三)登封市农村致贫的主要原因 | 第26-28页 |
| 1、家庭成员患病 | 第26-27页 |
| 2、缺乏劳动力 | 第27页 |
| 3、供养子女求学 | 第27页 |
| 4、自然条件较差 | 第27-28页 |
| 5、缺乏专业技能和就业门路 | 第28页 |
| (四)登封市农村贫困人口特征 | 第28-29页 |
| 1、绝对贫困减少 | 第28页 |
| 2、非经济性贫困多 | 第28-29页 |
| 3、具有反复性 | 第29页 |
| 4、地域分布不平衡 | 第29页 |
| (五)登封市精准扶贫工作实践 | 第29-33页 |
| 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 第30页 |
| 2、改善居住条件 | 第30页 |
| 3、发挥行业扶贫作用 | 第30-31页 |
| 4、不断强化产业扶贫 | 第31-32页 |
| 5、探索金融扶贫 | 第32-33页 |
| 四、登封市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40页 |
| (一)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3-34页 |
| 1、养老保障有所欠缺 | 第33-34页 |
| 2、医疗保障力度不够 | 第34页 |
| 3、教育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34页 |
| (二)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缺乏自主脱贫能力 | 第34-35页 |
| 1、教育资源匮乏 | 第35页 |
| 2、农民实用技能培训欠缺 | 第35页 |
| (三)产业带动能力弱,发展可持续性差 | 第35-37页 |
| 1、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 第35-37页 |
| 2、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 第37页 |
| 3、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差 | 第37页 |
|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 第37-38页 |
|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 第37-38页 |
| 2、水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 第38页 |
| 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 第38页 |
| (五)未能充分调动村民自身力量 | 第38-40页 |
| 1、参与能力欠缺 | 第38页 |
| 2、存在依赖思想 | 第38-39页 |
| 3、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39-40页 |
| 五、对河南省登封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40-49页 |
|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40-41页 |
| 1、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40-41页 |
| 2、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1页 |
| 3、完善教育保障制度 | 第41页 |
| (二)强化教育培训,增强贫困主体主观能动性 | 第41-43页 |
| 1、加大教育投入,增强教育竞争力 | 第42页 |
| 2、加大帮扶力度,增强可持续脱贫能力 | 第42页 |
| 3、依托技能培训,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 第42-43页 |
| (三)立足实际,提升产业扶贫水平 | 第43-45页 |
| 1、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 第43-44页 |
| 2、建立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 第44页 |
| 3、强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 第44页 |
| 4、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 第44-45页 |
|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发展环境 | 第45-46页 |
| 1、加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 | 第45-46页 |
| 2、加大水电设施的建设力度 | 第46页 |
|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第46页 |
| (五)采取多元化措施,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 第46-49页 |
| 1、做好扶志“强”心宣传教育 | 第47页 |
| 2、选优配强村班子成员 | 第47-48页 |
| 3、做好到村到户结对帮扶 | 第48-49页 |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