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前言 | 第16-17页 |
·乳腺生物反应器 | 第17-24页 |
·国际国内背景 | 第17-19页 |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及原理 | 第19页 |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功用 | 第19-20页 |
·乳腺生物反应器模型的构建 | 第20页 |
·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 | 第20页 |
·乳汁成分的改变,营养价值的提高 | 第20页 |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在制药领域中的优势 | 第20-22页 |
·乳腺生物反应器开发研究的现状 | 第22页 |
·乳腺生物反应器发展前景 | 第22-23页 |
·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产物——人乳铁蛋白 | 第23-24页 |
·乙肝疫苗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构 | 第24-25页 |
·汉逊酵母表达乙肝疫苗的分离纯化 | 第25-26页 |
·重组药用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产物层析分离过程中介质的污染影响 | 第27-29页 |
·层析分离过程中介质的污染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课题设计思想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离子交换介质污染前后的性能表征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化学试剂 | 第32-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重组牛乳预处理 | 第34-35页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35-36页 |
·载量测定 | 第36-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7页 |
·脂类含量测定 | 第37页 |
·糖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溶液配制 | 第37-38页 |
·测定步骤 | 第38页 |
·配基密度的测定 | 第38页 |
·柱压检测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污染对柱压的影响 | 第39-40页 |
·污染对配基密度和载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重组乳清主要组分对介质的污染机理考察 | 第42-50页 |
·前言 | 第42-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化学试剂 | 第43页 |
·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重组牛乳预处理 | 第44页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44-45页 |
·乳糖空白对照 | 第45页 |
·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45页 |
·脂类含量测定 | 第45页 |
·乳糖含量测定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脂类的污染机理 | 第46-47页 |
·蛋白的污染机理 | 第47页 |
·乳糖的污染机理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离子交换介质污染后的再生策略 | 第50-66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化学试剂 | 第51页 |
·仪器设备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重组牛乳预处理 | 第52页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52-53页 |
·静态再生方法 | 第53页 |
·分析方法 | 第53-55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53页 |
·脂类含量测定 | 第53页 |
·乳糖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配基密度的测定 | 第54页 |
·柱压检测 | 第54页 |
·扫描电镜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再生剂类别 | 第55-58页 |
·再生剂类别 | 第55-56页 |
·氢氧化钠对杂蛋白的洗脱条件优化 | 第56-58页 |
·层析-再生的间隔时间 | 第58-59页 |
·介质使用次数 | 第59-60页 |
·温度对再生效果的影响 | 第60-62页 |
·再生介质的层析性能及微观表征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6页 |
第五章 乙肝表面抗原纯化过程中预处理对离子交换介质污染的影响 | 第66-82页 |
·前言 | 第66-67页 |
·实验材料 | 第67-68页 |
·化学试剂 | 第67页 |
·仪器设备 | 第67-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71页 |
·缓冲液溶液的配制 | 第68页 |
·酵母破碎液的制备 | 第68-69页 |
·HbsAg的动态吸附 | 第69-70页 |
·HbsAg的静态吸附 | 第70-71页 |
·层析柱动态吸附载量的测定 | 第71页 |
·分析方法 | 第71-72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71页 |
·乙肝表面抗原量的检测 | 第71-7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2-79页 |
·HSA预处理的抗污染作用(动态吸附) | 第72-75页 |
·汉逊酵母破碎液预处理的抗污染作用(动态吸附) | 第75-77页 |
·HSA和少量汉逊酵母破碎液预处理对介质性能的影响(静态吸附)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6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一 实验仪器 | 第92-94页 |
附录二 实验材料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100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100-101页 |
附录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