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旅游体验中的场现象:一个表演的视角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16-2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6-20页
        1.1.1 旅游体验的反身性认识第16-18页
        1.1.2 西方旅游体验研究的表演转向第18-19页
        1.1.3 研究问题的确定第19-20页
    1.2 研究意义第20-22页
        1.2.1 理论意义第21-22页
        1.2.2 实用价值第22页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22-24页
        1.3.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3.2 论文框架第23-24页
    1.4 研究方法第24-26页
        1.4.1 数据收集方法第24-25页
        1.4.2 数据处理方法第25-26页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6-28页
        1.5.1 理论观点方面的创新第26-27页
        1.5.2 研究视角的创新第27-28页
2 旅游研究中“表演转向”第28-47页
    2.1 对“表演”的词源学和语用学考察第29-33页
        2.1.1 “表演”在汉语中的常规性理解第29-31页
        2.1.2 “表演”在西方语境中的词源考察第31-32页
        2.1.3 旅游学术语境中的“表演”第32-33页
    2.2 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的理论基础第33-37页
        2.2.1 拟剧论第33-34页
        2.2.2 具身思想第34-35页
        2.2.3 表演性(performativity)理论第35-36页
        2.2.4 非表征理论第36-37页
    2.3 旅游表演转向的发展脉络及成果积累第37-44页
        2.3.1 温和模式第37-39页
        2.3.2 激进模式第39-44页
    2.4 旅游表演转向的特点第44-45页
    2.5 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的启示第45-47页
3 旅游场及其特征与时空维度第47-70页
    3.1 旅游场的概念第47-54页
        3.1.1 “场”概念的发展演变历程第47-49页
        3.1.2 “旅游场”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研究第49-53页
        3.1.3 旅游场概念重构第53-54页
    3.2 旅游场的特征第54-58页
        3.2.1 以身体为中心第54-55页
        3.2.2 身体关联性第55-56页
        3.2.3 多感官性第56-57页
        3.2.4 连续性存在与非连续性记忆呈现第57-58页
    3.3 旅游场的时空维度第58-68页
        3.3.1 旅游场的三维空间分析第58-67页
        3.3.2 旅游场的时间维度第67-68页
    3.4 旅游场的状态结构第68-70页
4 旅游场片段的类型及特质第70-91页
    4.1 旅游场片段的类型第70-76页
        4.1.1 定格型场片段和连续型场片段第70-72页
        4.1.2 具有内在戏剧性的场片段和具有外在戏剧性的场片段第72-74页
        4.1.3 正向旅游场片段和负向旅游场片段第74-76页
    4.2 旅游场片段的场感第76-85页
        4.2.1 场感的类型第76-78页
        4.2.2 场感的形成要素第78-85页
    4.3 针对旅游场片段场感的定量分析第85-91页
        4.3.1 内向场感比重较大并随年龄段的提升呈明显下降趋势第85-86页
        4.3.2 身体及景观相关的因素对获取场感最重要第86-87页
        4.3.3 内向、外向场感对于“亲身参与”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差别最大第87-89页
        4.3.4 内向场感对身体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评价普遍高于外向场感第89页
        4.3.5 时间感主要与旅游者自身生命历程相关联第89-91页
5 旅游场片段的时间特征第91-113页
    5.1 旅游场片段的时间指向第91-108页
        5.1.1 物质空间的时间指向第93-97页
        5.1.2 身体空间的时间指向第97-102页
        5.1.3 关系空间中的时间指向第102-108页
    5.2 旅游场片段的时间速度第108-113页
        5.2.1 时间变慢第108-111页
        5.2.2 时间凝固第111页
        5.2.3 时间变快第111-113页
6 场片段的创生—关联的建立第113-144页
    6.1 他者带入第113-125页
        6.1.1 叙事带入第113-123页
        6.1.2 人际互动带入第123-125页
    6.2 自身浸入第125-142页
        6.2.1 感官调动第125-130页
        6.2.2 正向游离第130-135页
        6.2.3 改变身体图式第135-141页
        6.2.4 留痕第141-142页
    6.3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44-148页
    7.1 研究结论第144-146页
    7.2 研究不足第146-147页
    7.3 研究展望第147-14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48-149页
附录第149-169页
    附录A:插图来源第149-150页
    附录B:访谈大纲第150-151页
    附录C:调查问卷第151-154页
    附录D:游记与访谈资料选录第154-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7页
后记第177-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身范式下的乡村旅游体验研究
下一篇:中央与省级地方政府间税收关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