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 1.1 氢能的发展前景 | 第12-13页 |
| 1.2 储氢技术概述 | 第13-20页 |
| 1.2.1 储氢方式 | 第13-14页 |
| 1.2.2 固态储氢材料 | 第14-20页 |
| 1.2.2.1 金属(合金)氢化物储氢原理 | 第15-16页 |
| 1.2.2.2 金属(合金)储氢材料 | 第16-18页 |
| 1.2.2.3 复杂氢化物储氢材料 | 第18-19页 |
| 1.2.2.4 物理吸附储氢材料 | 第19-20页 |
| 1.3 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 1.3.1 镁基储氢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 第20-22页 |
| 1.3.2 镁基储氢材料动力学改性的进展 | 第22-24页 |
| 1.3.3 镁基储氢材料热力学改性的进展 | 第24-27页 |
| 1.4 镁基薄膜储氢的研究 | 第27-31页 |
| 1.4.1 镁基储氢薄膜的制备 | 第27页 |
| 1.4.2 镁基薄膜储氢的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 1.5.1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31-33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 2.1 磁控溅射原理 | 第34页 |
| 2.2 薄膜样品制备 | 第34-36页 |
| 2.3 薄膜样品表征 | 第36-37页 |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6页 |
| 2.3.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36页 |
| 2.3.3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36-37页 |
| 2.4 储氢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 2.4.1 动力学性能和PCT测试 | 第37页 |
| 2.4.2 TPD-MS测试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Mg/Nb多层膜的结构调控及脱氢性能 | 第38-54页 |
| 3.1 Mg/Nb多层膜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3.2 纯Mg膜溅射的工作气压优化 | 第39-41页 |
| 3.2.1 纯Mg膜溅射的工艺参数 | 第39-40页 |
| 3.2.2 工作气压对Mg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2.3 工作气压对Mg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3.3 Nb夹层厚度对Mg/Nb八层膜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 3.3.1 不同Nb夹层厚度的Mg/Nb八层膜的脱氢性能 | 第41-43页 |
| 3.3.2 不同Nb夹层厚度的Mg/Nb八层膜的微观结构 | 第43-44页 |
| 3.3.3 Nb夹层厚度影响Mg/Nb八层膜脱氢性能的作用机理 | 第44页 |
| 3.4 基底温度对Mg (100 nm)/Nb (1 nm)八层膜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44-49页 |
| 3.4.1 不同基底温度下制备的Mg (100 nm)/Nb (1 nm)八层膜的结构 | 第44-47页 |
| 3.4.2 不同基底温度下制备的Mg (100 nm)/Nb (1 nm)八层膜的脱氢性能 | 第47-48页 |
| 3.4.3 不同基底温度影响Mg (100 nm)/Nb (1 nm)八层膜脱氢性能的作用机理 | 第48-49页 |
| 3.5 基底偏压对Mg (100 nm)/Nb (10 nm)八层膜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 3.5.1 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的Mg (100 nm)/Nb (10 nm)八层膜的结构 | 第49-51页 |
| 3.5.2 不同基底偏压对Mg (100 nm)/Nb (10 nm)八层膜脱氢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第51-5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多相多价态NbO_x催化剂对Mg/NbO_x多层膜储氢性能的影响及其催化机理 | 第54-76页 |
| 4.1 Mg/NbO_x多层膜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 4.1.1 薄膜样品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 4.1.2 薄膜样品表征 | 第56-57页 |
| 4.2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57-73页 |
| 4.2.1 Mg/NbO_x多层膜的吸/放氢性能 | 第57-60页 |
| 4.2.2 Mg/NbO_x多层膜在吸/放氢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 第60-69页 |
| 4.2.3 Mg-Nb-O三元氧化物的作用及多价态NbO_x作用于Mg?MgH_2反应的催化机理 | 第69-73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 第五章 共溅射Mg_xNb_(1-x)合金薄膜的结构与储氢性能 | 第76-98页 |
| 5.1 Mg_xNb_(1-x)合金薄膜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 5.2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77-96页 |
| 5.2.1 不同Mg_xNb_(1-x)合金薄膜的结构 | 第77-81页 |
| 5.2.2 不同Mg_xNb_(1-x)合金薄膜的吸/放氢性能 | 第81-82页 |
| 5.2.3 不同Mg_xNb_(1-x)合金薄膜在吸/放氢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 第82-86页 |
| 5.2.4 Mg_(0.90)Nb_(0.10) 和Mg_(0.60)Nb_(0.40) 薄膜的储氢性能及其在吸/放氢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 第86-94页 |
| 5.2.5 Mg_xNb_(1-x)合金薄膜与Mg/Nb多层膜的储氢性能比较以及合金元素Nb在Mg_xNb_(1-x)合金薄膜中的催化机理 | 第94-96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98-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4页 |
| 附件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