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法治文化的内涵及价值追求 | 第15-22页 |
一、文化的含义 | 第15页 |
二、法治文化概念研究应对文化概念的选择 | 第15-17页 |
三、法治文化的价值追求 | 第17-18页 |
(一) 法治的实体价值 | 第17页 |
(二) 法治的形式价值 | 第17-18页 |
四、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区别 | 第18-19页 |
(一) 涵义不同 | 第18-19页 |
(二) 价值目标不同 | 第19页 |
(三) 文化基础不同 | 第19页 |
(四)两者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不同 | 第19页 |
五、研究法治文化的意义 | 第19-22页 |
(一) 法治文化有利于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 | 第20页 |
(二) 法治文化有利于形成公民对现代法律的普遍信仰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中西法治发展历程的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 | 第22-34页 |
一、法治文化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一) 古希腊时期的法治思想 | 第22-23页 |
(二) 古罗马时期的法治思想 | 第23页 |
(三) 中世纪神学法治思想 | 第23-24页 |
(四) 近现代法治观 | 第24页 |
二、西方法治文化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 第24-25页 |
三、法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第25-28页 |
(一) 封建时期的法律文化 | 第25-26页 |
(二)晚清时期法治的近代转型 | 第26-27页 |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法治建设的挫折 | 第27-28页 |
四、中国法治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一) 地理位置的闭塞造成思想的闭塞 | 第29-30页 |
(二)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区别 | 第30-31页 |
(三) 人文精神的缺失 | 第31-32页 |
(四) 政治原因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当代法治文化的内涵、原则及其实践 | 第34-42页 |
一、当代法治文化的内涵 | 第34页 |
二、当代中国法治文化包含的原则 | 第34-37页 |
(一) 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原则 | 第34-35页 |
(二) 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35页 |
(三) 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 第35-36页 |
(四) 公平正义原则 | 第36页 |
(五) 正当程序原则 | 第36-37页 |
三、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 | 第37-42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构建路径 | 第42-55页 |
一、显性法治文化的构建 | 第42-51页 |
(一) 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立法监督机制 | 第42-44页 |
(二) 强化依法行政 | 第44-46页 |
(三) 完善司法,实现司法公正,建立司法权威 | 第46-49页 |
(四) 改革法学教育,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 | 第49-51页 |
二、隐性法治文化的构建 | 第51-55页 |
(一) 构建法治的人文理性基础 | 第52-53页 |
(二) 加大公民的法制教育,大力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