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妇女论文

性别与腐败容忍度--基于中国公职人员的分析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29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27页
        1.1.1 腐败容忍度第13-15页
        1.1.2 性别与腐败第15-20页
        1.1.3 价值文化与腐败第20-22页
        1.1.4 文献评述与启示第22-27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7-29页
        1.2.1 研究思路第27-28页
        1.2.2 研究方法第28-29页
2 问题与假设第29-36页
    2.1 腐败容忍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第29-31页
    2.2 腐败容忍度性别差异的价值因素第31-36页
3 测量方法与数据来源第36-40页
    3.1 问卷设计第36-38页
    3.2 数据采集与分布第38-40页
4 公职人员对腐败基本认知的性别差异第40-44页
    4.1 两性对腐败基本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第40-41页
    4.2 两性认同腐败普遍存在且视为正常现象第41-42页
    4.3 两性仍存在错误的腐败价值认知第42页
    4.4 男性比女性尤为不看好反腐前景第42-43页
    4.5 小结第43-44页
5 公职人员腐败容忍度的性别差异第44-58页
    5.1 两性对各领域腐败的容忍度第44-45页
    5.2 两性对政府具体腐败现象的容忍度第45-50页
        5.2.1 女性对政府腐败现象的容忍度整体低于男性第46-47页
        5.2.2 两性对不同类型腐败的容忍度存在显著差异第47-49页
        5.2.3 两性对“以权谋色”的容忍度差值最大第49-50页
    5.3 两性反腐行动参与意愿第50-53页
    5.4 控制其他变量下腐败容忍度的性别差异第53-56页
    5.5 公职人员的认知对其腐败容忍度的影响第56-57页
    5.6 小结第57-58页
6 两性价值差异对腐败容忍度的影响第58-67页
    6.1 接受权力差距程度中介检验第58-59页
    6.2 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中介检验第59-61页
    6.3 宗法集体主义认同度中介检验第61-63页
    6.4 男性特质/女性特质中介检验第63-66页
    6.5 小结第66-67页
7 完善反腐倡廉对策思考第67-73页
    7.1 融入性别因素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第67-70页
        7.1.1 完善反腐监督制度以降低女性参与反腐阻力第67-68页
        7.1.2 强化反腐教育制度对两性实施针对性廉政教育第68-70页
    7.2 降低男性主导政治氛围以构建腐败零容忍文化环境第70-71页
    7.3 提高女性政治代表率以降低政府腐败第71-73页
8 结论与展望第73-77页
    8.1 研究发现第73-75页
    8.2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75-77页
        8.2.1 研究创新第75-76页
        8.2.2 研究不足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附录第82-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下一篇:中国代孕亲子关系认定面临的伦理问题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