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酸性蓄电池论文

铅酸蓄电池正负脉冲化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第15-17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铅酸蓄电池化成基础第18-30页
    2.1 化成的概念第18-19页
    2.2 浸泡第19-20页
    2.3 正、负极板化成过程第20-25页
        2.3.1 正、负极板电化学反应第20-21页
        2.3.2 化成的两个阶段第21-23页
        2.3.3 化成的具体反应过程第23-25页
    2.4 铅酸蓄电池的极化现象第25-29页
        2.4.1 极化及其对化成的影响第25-28页
        2.4.2 化成去极化原则及去极化方法第28-29页
    2.5 化成与蓄电池充电的区别第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铅酸蓄电池化成技术研究与化成算法设计第30-47页
    3.1 化成的指标和参数第30-32页
        3.1.1 化成的重要指标第30-31页
        3.1.2 化成过程的主要参数第31-32页
    3.2 化成过程的参数变化第32-35页
        3.2.1 化成温度的变化第32-33页
        3.2.2 化成电压及硫酸密度的变化第33-34页
        3.2.3 化成电流的限制因素第34-35页
    3.3 已有化成算法第35-37页
    3.4 第一阶段化成算法设计第37-39页
    3.5 第二阶段化成算法设计第39-46页
        3.5.1 马斯曲线与马斯三定律第39-41页
        3.5.2 马斯曲线的修正第41-43页
        3.5.3 析气的计算第43-44页
        3.5.4 化成算法设计第44-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铅酸蓄电池化成设备研制及化成算法验证第47-76页
    4.1 系统设计指标第47页
    4.2 系统总体设计第47-51页
        4.2.1 集中控制后端第48-49页
        4.2.2 化成控制前端第49-50页
        4.2.3 上位机软件第50-51页
    4.3 系统主要硬件模块设计第51-60页
        4.3.1 CAN总线通信协议设计第51-55页
        4.3.2 节能母线第55-56页
        4.3.3 双向DC/DC变换电路第56-57页
        4.3.4 电流电压检测电路第57-59页
            4.3.4.1 电压检测电路第57-58页
            4.3.4.2 电流检测电路第58-59页
        4.3.5 触摸屏第59-60页
    4.4 系统软件设计第60-64页
        4.4.1 集中控制后端软件设计第60-61页
        4.4.2 化成控制前端软件设计第61-63页
        4.4.3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63-64页
    4.5 化成设备完成情况及验证第64-70页
        4.5.1 系统指标完成情况第64-65页
        4.5.2 正负脉冲化成设备实物第65-68页
        4.5.3 正负脉冲化成设备使用验证第68-70页
    4.6 多阶段恒流-正负脉冲化成算法验证第70-75页
        4.6.1 化成算法工艺参数设计第70-73页
            4.6.1.1 化成电量的选取第70页
            4.6.1.2 化成工艺参数设计第70-73页
        4.6.2 化成算法实验第73-75页
    4.7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5.1 本文总结第76-77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层陶瓷脉冲功率电容器的研制
下一篇:基于智能电网充电调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