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相关理论 | 第18-27页 |
2.1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1.1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2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产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2.2.1 超募产生的宏观原因 | 第19页 |
2.2.2 超募产生的直接原因——新股发行定价机制 | 第19页 |
2.2.3 投资者自身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 第19-20页 |
2.2.4 利益相关方追逐自身利益 | 第20页 |
2.3 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概况及超募分析 | 第20-24页 |
2.3.1 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概况 | 第20-22页 |
2.3.2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分析 | 第22-24页 |
2.4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指标 | 第24-25页 |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页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2.4.3 基于超募资金的财务分析指标 | 第24-25页 |
2.5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的法律规范 | 第25-27页 |
3 案例描述 | 第27-31页 |
3.1 S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3.1.1 S公司简介 | 第27页 |
3.1.2 S公司经营业务简介 | 第27-28页 |
3.2 S公司超募资金的规模及其产生条件 | 第28-30页 |
3.2.1 S公司超募资金的规模 | 第28-29页 |
3.2.2 S公司超募资金产生的条件 | 第29-30页 |
3.3 S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第30-31页 |
4 案例分析 | 第31-39页 |
4.1 S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 第31-36页 |
4.1.1 S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分析 | 第31-33页 |
4.1.2 S公司超募资金使用后的收益性分析 | 第33-36页 |
4.2 S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4.2.1 现有法律对超募资金使用的规定不具体 | 第36-37页 |
4.2.2 公司募集资金的目的不明确 | 第37-38页 |
4.2.3 公司超募资金投资项目回报率较低 | 第38-39页 |
5 案例启示及建议 | 第39-43页 |
5.1 案例启示 | 第39页 |
5.2 案例建议 | 第39-43页 |
5.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防过度超募资金 | 第39-41页 |
5.2.2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大股东以及保荐机构的监管 | 第41页 |
5.2.3 正确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 第41-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