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和可行性分析 | 第15-24页 |
2.1 精益建设的含义分析 | 第15-16页 |
2.2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分析 | 第16-18页 |
2.2.1 精益质量管理过程分析 | 第16-17页 |
2.2.2 精益质量管理与其他质量管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17-18页 |
2.3 工程项目实行精益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22页 |
2.3.1 传统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 | 第18-19页 |
2.3.2 传统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第19-20页 |
2.3.3 工程项目实行精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24-46页 |
3.1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 | 第24-27页 |
3.1.1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框架设计思路 | 第24-25页 |
3.1.2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框架 | 第25-27页 |
3.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价值流分析 | 第27-29页 |
3.2.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价值的构成分析 | 第27-28页 |
3.2.2 浪费产生中的人为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3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外部监控 | 第29页 |
3.4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内部管理 | 第29-45页 |
3.4.1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支撑层 | 第29-31页 |
3.4.2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管理层 | 第31-36页 |
3.4.3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执行层 | 第36-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运行评价 | 第46-63页 |
4.1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案例模拟分析 | 第46-48页 |
4.1.1 工程项目背景资料 | 第46页 |
4.1.2 案例模拟 | 第46-48页 |
4.2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8-52页 |
4.3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评价模型 | 第52-55页 |
4.3.1 选择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理由 | 第52页 |
4.3.2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 第52-55页 |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评价数据的获取 | 第55-58页 |
4.5 基于精益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 第58-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