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太阳能发电跟踪器发展概况 | 第11-17页 |
1.2.1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分类 | 第11-13页 |
1.2.2 太阳能发电跟踪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槽式太阳能跟踪器商业化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太阳跟踪系统跟踪模型与跟踪方式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太阳角度计算中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2.1 太阳时角与真太阳时 | 第18-19页 |
2.2.2 太阳赤纬角 | 第19页 |
2.2.3 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的计算 | 第19-20页 |
2.3 太阳跟踪角计算模型 | 第20-22页 |
2.3.1 太阳光入射向量 | 第20-21页 |
2.3.2 聚光器法线向量 | 第21页 |
2.3.3 跟踪角计算通式与误差 | 第21-22页 |
2.4 太阳跟踪的方式 | 第22-28页 |
2.4.1 南北布置东西跟踪形式 | 第22-23页 |
2.4.2 跟踪角计算分析 | 第23-26页 |
2.4.3 跟踪方式与程序流程图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太阳跟踪系统硬件设计 | 第29-46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硬件电路总体及开发平台 | 第29-33页 |
3.2.1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 第29-30页 |
3.2.2 主芯片功能要求 | 第30-31页 |
3.2.3 主芯片特性 | 第31-32页 |
3.2.4 MPLAB 开发平台 | 第32-33页 |
3.3 信号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 第33-37页 |
3.3.1 传感器与信号前处理 | 第33-36页 |
3.3.2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3.4 电机驱动模块硬件设计 | 第37-40页 |
3.4.1 松下交流伺服电机与伺服驱动器 | 第37-38页 |
3.4.2 电机驱动硬件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3.4.3 液压驱动机构 | 第39-40页 |
3.5 总线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 第40-42页 |
3.5.1 CAN 总线设计 | 第40-42页 |
3.5.2 CAN 总线抗干扰设计 | 第42页 |
3.5.3 单片机与电脑的 RS232 通信电路 | 第42页 |
3.6 系统外围功能模块 | 第42-45页 |
3.6.1 时间模块 | 第43页 |
3.6.2 按键与显示 | 第43页 |
3.6.3 复位与程序烧写电路 | 第43-44页 |
3.6.4 电源电路 | 第44-45页 |
3.6.5 电路板抗干扰 | 第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太阳跟踪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59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控制参数仿真分析及软件总体设计 | 第46-50页 |
4.2.1 系统整体组成 | 第46-47页 |
4.2.2 基于 Simulink 仿真的系统控制参数 | 第47-49页 |
4.2.3 程序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 第49-50页 |
4.3 AD 模块软件设计 | 第50-53页 |
4.3.1 算术平均滤波 | 第50-51页 |
4.3.2 误差分析与修正 | 第51-53页 |
4.4 伺服电机驱动软件设计 | 第53-56页 |
4.4.1 伺服电机脉冲驱动原理 | 第53-54页 |
4.4.2 电机驱动脉冲信号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4.5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第56-58页 |
4.5.1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56-57页 |
4.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实验测试 | 第59-64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电子电路制作 | 第59页 |
5.3 实验测试及分析 | 第59-63页 |
5.3.1 实验方案 | 第60页 |
5.3.2 实验装置 | 第60-61页 |
5.3.3 系统跟踪性能测试分析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