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1 选题的国际背景 | 第13页 |
1.1.2 选题的国内背景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外在操作风险方面的发展情况 | 第14页 |
1.2.2 国内当前在银行操作风险领域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1.3 湖南农信在前台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及需求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20页 |
1.4.1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 第16-18页 |
1.4.2 论文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3 本项目拟实现的效果 | 第19-20页 |
第2章 操作风险评估及预警理论 | 第20-26页 |
2.1 操作风险监管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2.1.1 风险控制原理 | 第20页 |
2.1.2 操作风险及其计量 | 第20-24页 |
2.2 风险控制评估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2.2.1 风险控制评估数学理论概述 | 第24页 |
2.2.2 数学分析原理 | 第24-25页 |
2.2.3 前台操作风险评估系统的数学模型构思 | 第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湖南农信前台交易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分析 | 第26-34页 |
3.1 系统平台情况分析 | 第26-30页 |
3.1.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26页 |
3.1.2 功能框架 | 第26-30页 |
3.1.3 基于核心业务网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 | 第30页 |
3.1.4 分析数据库技术 | 第30页 |
3.2 现行预警分析的机制与流程 | 第30-31页 |
3.3 现行预警系统的特点及其存在的缺陷 | 第31-33页 |
3.3.1 特点 | 第31-32页 |
3.3.2 存在的缺陷 | 第32-33页 |
3.4 系统改进的初步建议和构想 | 第33页 |
3.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湖南农信前台交易操作风险预警系统改进 | 第34-57页 |
4.1 可行性分析 | 第34-35页 |
4.1.1 技术性分析 | 第34页 |
4.1.2 成本效益分析 | 第34-35页 |
4.2 需求分析 | 第35-39页 |
4.2.1 预警系统功能需求 | 第35页 |
4.2.2 预警系统流程图及说明 | 第35-37页 |
4.2.3 实体联系图 | 第37页 |
4.2.4 数据规范化需求 | 第37-39页 |
4.3 系统框架结构设计 | 第39-42页 |
4.3.1 系统框架说明 | 第39-41页 |
4.3.2 系统 IPO 图 | 第41-42页 |
4.4 功能模块规划 | 第42-48页 |
4.4.1 原有可重用模块 | 第42-43页 |
4.4.2 新增模块 | 第43-44页 |
4.4.3 模块功能规划及层次框架 | 第44-45页 |
4.4.4 模块间关系设定 | 第45页 |
4.4.5 数据流图 | 第45-48页 |
4.4.6 设计优化 | 第48页 |
4.5 数据库设置 | 第48-56页 |
4.5.1 数据库系统软件环境 | 第48-49页 |
4.5.2 数据库命名规范 | 第49页 |
4.5.3 数据库数据字典设计 | 第49-56页 |
4.6 应用界面设计 | 第56页 |
4.7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改进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 第57-64页 |
5.1 前台交易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实现规划 | 第57页 |
5.1.1 参数设定 | 第57页 |
5.1.2 实现目标 | 第57页 |
5.2 前台交易操作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57-60页 |
5.2.1 数学建模 | 第57-58页 |
5.2.2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点 | 第58-59页 |
5.2.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模型选择 | 第59-60页 |
5.2.4 关键变量的分析与选择 | 第60页 |
5.3 实施计划 | 第60-61页 |
5.4 改进效果分析 | 第61-63页 |
5.4.1 改进后软硬件环境情况 | 第61页 |
5.4.2 系统构架调整 | 第61页 |
5.4.3 改进内容 | 第61-62页 |
5.4.4 应用效果 | 第62-63页 |
5.5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