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 内生真菌 | 第14-15页 |
2 菌根真菌 | 第15-16页 |
3 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 | 第16-20页 |
3.1 内生真菌的种类 | 第17-18页 |
3.2 暗色有隔内生真菌 | 第18-20页 |
3.2.1 DSE的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3.2.2 DSE的营养模式 | 第19-20页 |
4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 | 第20-26页 |
4.1 内生真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 第21-22页 |
4.2 内生真菌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 | 第22-24页 |
4.3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 第24-26页 |
5 植物内生真菌的应用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野生稻内生真菌对水稻的促生作用 | 第28-4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1.1 试验菌株 | 第28页 |
1.2 水稻品种 | 第2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2.1 内生真菌的活化培养基 | 第28-29页 |
2.2 供试菌株的培养 | 第29页 |
2.3 供试菌株与栽培水稻的共培养初筛 | 第29-32页 |
2.3.1 种子萌发培养基MS培养基 | 第29-31页 |
2.3.2 水稻无菌苗的培养 | 第31页 |
2.3.3 根部内生真菌与水稻无菌苗共培养 | 第31-32页 |
2.3.4 茎部内生真菌与水稻无菌苗共培养 | 第32页 |
3 供试菌株与栽培水稻共培养初筛结果 | 第32-42页 |
3.1 野生稻根部内生真菌与水稻共培养 | 第32-37页 |
3.2 野生稻茎部内生真菌与水稻共培养 | 第37-42页 |
3.2.1 茎部内生真菌的抗旱性分析 | 第40-41页 |
3.2.2 茎部内生真菌的抗病性分析 | 第41-42页 |
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野生稻根部内生真菌与烟草互作 | 第44-5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1.1 试验菌株 | 第44页 |
1.2 烟草品种 | 第4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2.1 13株内生真菌的活化 | 第44页 |
2.2 内生真菌与烟草无菌苗共培养 | 第44-45页 |
2.2.1 烟草无菌苗的培养 | 第44页 |
2.2.2 内生真菌与烟草无菌苗共培养 | 第44-45页 |
2.3 R5-6-1在烟草根部的定殖 | 第45-46页 |
2.3.1 根系内生真菌染色观察 | 第45-46页 |
2.3.2 根系内生真菌荧光观察 | 第46页 |
2.4 R5-6-1对烟草促生效应的盆栽试验 | 第46-4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7-53页 |
3.1 初筛的13株内生真菌与烟草共培养 | 第47页 |
3.2 R5-6-1、RC3-1与不同品种烟草的共培养 | 第47-49页 |
3.3 内生真菌RK1-1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 第49-51页 |
3.4 R5-6-1在烟草根系的定殖 | 第51-52页 |
3.5 烟草盆栽试验 | 第52-53页 |
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1 MS培养基配方 | 第62-63页 |
2 Hoagland's(霍格兰氏)营养液配方 | 第63-64页 |
3 CM培养基 | 第64-65页 |
4 抗生素的配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