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论文--团的工作论文

共青团主导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研究--以河西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社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社区治理理论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3 志愿组织发展理论研究综述第14页
    1.3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概述第17-21页
    2.1 志愿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志愿服务的概念第17页
        2.1.2 志愿者的概念第17-18页
        2.1.3 志愿精神的概念第18页
    2.2 社区相关概念第18-21页
        2.2.1 社区的概念第18-19页
        2.2.2 社区志愿服务的概念第19页
        2.2.3 社区治理的概念第19-21页
第三章 国外社区志愿服务经验借鉴第21-25页
    3.1 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第21-23页
        3.1.1 志愿服务观念深入人心第21页
        3.1.2 志愿服务队伍的覆盖面广第21-22页
        3.1.3 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多第22页
        3.1.4 完善的激励机制第22页
        3.1.5 充足的可选择的志愿服务的机会第22-23页
    3.2 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3.2.1 志愿者、志愿团队数量匮乏第23页
        3.2.2 志愿活动掺杂过多的行政力量第23页
        3.2.3 缺乏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知第23-24页
        3.2.4 不实的统计数据第24页
        3.2.5 有限的社区居民自发参与第24-25页
第四章 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分析,以河西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为例第25-39页
    4.1 河西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发展概述第25-30页
        4.1.1 项目A发展定位第25页
        4.1.2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工作力量第25-26页
        4.1.3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社会资源第26页
        4.1.4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活动阵地第26页
        4.1.5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服务项目第26-27页
        4.1.6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工作经费第27-28页
        4.1.7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的品牌建设第28-30页
        4.1.8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的激励机制第30页
    4.2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服务综合分析第30-36页
        4.2.1 社区社区青少年参与活动现状分析第31-32页
        4.2.2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活动的时间与频率第32-33页
        4.2.3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项目及内容第33页
        4.2.4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组织机构第33-34页
        4.2.5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经费保障第34-35页
        4.2.6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组织场地第35页
        4.2.7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宣传渠道第35-36页
        4.2.8 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第36页
    4.3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39页
        4.3.1 参与活动社区居民数量有限第36-37页
        4.3.2 现阶段服务项目对社区中青年吸引力不强第37页
        4.3.3 现阶段社区活动缺乏长效性第37页
        4.3.4 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缺乏协调联动第37页
        4.3.5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A建设保障不足第37-39页
第五章 完善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思考与建议第39-47页
    5.1 加强共青团内部机制建设第39-41页
        5.1.1 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第39-40页
        5.1.2 加强地区共青团与高校共青团的合作第40页
        5.1.3 增强社区团支部的活力第40-41页
        5.1.4 完善供需对接机制第41页
    5.2 加强社会动员机制建设第41-42页
        5.2.1 实现资源配置社会化第41页
        5.2.2 促进社会资源进入社区提供服务第41-42页
        5.2.3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合作平台第42页
        5.2.4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第42页
    5.3 加强宣传、动员机制建设第42-43页
        5.3.1 营造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社会公益氛围第42-43页
        5.3.2 宣传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第43页
        5.3.3 创新舆论宣传手段第43页
        5.3.4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第43页
    5.4 加强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第43-44页
        5.4.1 完善志愿培训机制第44页
        5.4.2 充实志愿培训内容第44页
        5.4.3 加强交流与合作第44页
    5.5 加强激励机制建设第44-47页
        5.5.1 精神激励机制第44-45页
        5.5.2 物质激励机制第45-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件第51-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见光通信系统中无源光接收机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乐谱建模和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