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6页 |
1.1 关于作者 | 第14页 |
1.2 关于作品 | 第14-15页 |
1.3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主题研究 | 第16-29页 |
2.1 第一乐章《与鼓笛共鸣》的主题研究 | 第16-19页 |
2.2 第二乐章《船歌》的主题研究 | 第19-21页 |
2.3 第三乐章《风笛》的主题研究 | 第21-23页 |
2.4 第四乐章《夜乐》的主题研究 | 第23-26页 |
2.5 第五乐章《狩猎》的主题研究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和声研究 | 第29-55页 |
3.1“轴心体系”理论 | 第29-30页 |
3.2 不协和音程的使用 | 第30-36页 |
3.2.1 二度音程 | 第31-34页 |
3.2.2 二度扩展音程 | 第34-35页 |
3.2.3 四、五度音程 | 第35页 |
3.2.4 增四、减五度音程 | 第35-36页 |
3.3 非三度叠置和弦 | 第36-39页 |
3.3.1 二度叠置和弦 | 第36-37页 |
3.3.2 五度叠置和弦 | 第37-38页 |
3.3.3 复杂化的三度结构和弦 | 第38-39页 |
3.4 调式半音体系 | 第39-54页 |
3.4.1 巴托克作品中的调式类别 | 第39-41页 |
3.4.2 同基音场 | 第41-42页 |
3.4.3 同基音场的对称关系 | 第42-43页 |
3.4.4 第一乐章《与鼓笛共鸣》调式分析 | 第43-46页 |
3.4.5 第二乐章《船歌》调式分析 | 第46-49页 |
3.4.6 第三乐章《风笛》调式分析 | 第49-51页 |
3.4.7 第四乐章《夜乐》调式分析 | 第51-52页 |
3.4.8 第五乐章《狩猎》调式分析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复调技法研究 | 第55-58页 |
第五章 节奏织体研究 | 第58-69页 |
5.1 重拍移位 | 第58-63页 |
5.1.1 休止符占用强拍形成重拍移位 | 第58-61页 |
5.1.2 跨小节连音线 | 第61-62页 |
5.1.3 切分节奏 | 第62页 |
5.1.4 附点节奏 | 第62-63页 |
5.2 匈牙利民间音乐节奏 | 第63-67页 |
5.2.1 保加利亚节奏 | 第63页 |
5.2.2 节拍的交错使用 | 第63-64页 |
5.2.3 常规节拍下的不常规组合 | 第64-65页 |
5.2.4 特殊的节奏划分 | 第65-66页 |
5.2.5 混合拍子 | 第66-67页 |
5.3 作品中的速度标记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曲式结构分析 | 第69-71页 |
6.1 作品《与鼓笛共鸣》的曲式结构图示 | 第69页 |
6.2 作品《船歌》的曲式结构图示 | 第69页 |
6.3 作品《风笛》的曲式结构图示 | 第69页 |
6.4《夜乐》的曲式结构图示 | 第69-70页 |
6.5《狩猎》的曲式结构图示 | 第7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音响效果研究 | 第71-75页 |
7.1 音色、力度及织体密度 | 第71-72页 |
7.2 音响效果变化轨迹图 | 第72-73页 |
7.2.1 第一乐章《与鼓笛共鸣》的音响效果轨迹图 | 第72-73页 |
7.2.2 第二乐章《船歌》的音响效果轨迹图 | 第73页 |
7.2.3 第三乐章《风笛》的音响效果轨迹图 | 第73页 |
7.2.4 第四乐章《夜乐》的音响效果轨迹图 | 第73页 |
7.2.5 第五乐章《狩猎》的音响效果轨迹图 | 第73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