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点 | 第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WLAN结构及WLAN下的干扰管理概述 | 第16-28页 |
2.1 WLAN组成结构 | 第16页 |
2.2 WLAN网络架构 | 第16-18页 |
2.3 CAPWAP协议 | 第18-21页 |
2.3.1 CAPWAP协议的提出及发展 | 第18页 |
2.3.2 CAPWAP状态机 | 第18-20页 |
2.3.3 CAPWAP的隧道保活机制 | 第20-21页 |
2.4 WLAN下干扰管理概述 | 第21-27页 |
2.4.1 信道分配策略 | 第21-23页 |
2.4.2 预编码技术 | 第23-25页 |
2.4.3 功率控制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AP密集型WLAN场景中的AP间功率控制 | 第28-41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28-32页 |
3.1.1 场景建模 | 第28-30页 |
3.1.2 SINR模型 | 第30-32页 |
3.2 QoE评估方法 | 第32-33页 |
3.3 基于QOE的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 | 第33-37页 |
3.3.1 QoE模型 | 第33-34页 |
3.3.2 功率控制策略 | 第34-37页 |
3.4 仿真与分析 | 第37-40页 |
3.4.1 仿真场景设置 | 第37-38页 |
3.4.2 结果和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单AP用户密集型WLAN场景下的用户间功率控制 | 第41-63页 |
4.1 802.11AC关键技术 | 第41-46页 |
4.1.1 802.11ac物理层提升 | 第41-42页 |
4.1.2 802.11ac MAC层协议及机制 | 第42-44页 |
4.1.3 802.11ac中多用户MIMO技术 | 第44-46页 |
4.2 系统和信道模型 | 第46-48页 |
4.2.1 多用户MIMO模型 | 第46-47页 |
4.2.2 时变信道模型 | 第47-48页 |
4.3 ZFBF预编码 | 第48-56页 |
4.3.1 编码原理 | 第48页 |
4.3.2 系统吞吐量 | 第48-53页 |
4.3.3 不采用功率控制的ZFBF预编码性能损失仿真分析 | 第53-56页 |
4.4 采用功率控制的ZFBF预编码 | 第56-62页 |
4.4.1 最优化问题建模 | 第56-57页 |
4.4.2 迭代求解方法 | 第57-59页 |
4.4.3 采用功率控制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 第5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3-64页 |
5.2 下一步工作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