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费希特的先验哲学中的自我概念 | 第12-32页 |
第一节 康德哲学对费希特的影响 | 第12-15页 |
第二节 耶拿时期的费希特——自我概念统摄下的知识学体系 | 第15-25页 |
一 自我概念为核心的知识学诸原理 | 第16-21页 |
二 自我概念推导出的实践知识学基础 | 第21-25页 |
第三节 柏林时期的费希特——自我概念从知识学体系中消隐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米德对费希特哲学的述评 | 第27-32页 |
一 浪漫主义观念论者对康德哲学的扬弃 | 第27-29页 |
二 费希特:道德经验关照下的自我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米德的实用主义哲学中的自我概念 | 第32-44页 |
第一节 米德自我概念的社会心理学背景 | 第32-37页 |
一 行为主义和社会行为主义 | 第32-35页 |
二 语言在心灵发生过程中的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二节 自我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 第37-41页 |
一 自我的发生过程:"玩耍"阶段和"游戏"阶段 | 第38-39页 |
二 自我的发展模式:"主我"和"客我"的互动过程 | 第39-41页 |
第三节 余论:莫里斯的"开放的自我" | 第41-44页 |
第三章 从"实践的转向"角度看费希特和米德自我概念 | 第44-49页 |
第一节 费希特的先验哲学立场和米德的"现在的"哲学观 | 第44-47页 |
第二节 实用主义对"实践的转向"的贡献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