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信银行Q分行信贷风险防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4-17页
    2.1 信贷风险的概念与特点第14-15页
        2.1.1 信贷风险的概念第14页
        2.1.2 信贷风险的特点第14-15页
    2.2 信贷风险防控的基本理论第15-16页
        2.2.1 资产负债理论第15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15-16页
        2.2.3 信贷配给理论第16页
    2.3 信贷风险防控度量模型第16-17页
3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第17-24页
    3.1 信贷风险防控信贷风险防控现状第17-19页
        3.1.1 信贷风险防控的内外部环境第17-18页
        3.1.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3.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第19页
    3.3 信贷风险防控的内容和程序第19-21页
        3.3.1 信贷风险防控的内容第19-20页
        3.3.2 信贷风险防控的程序第20-21页
    3.4 信贷风险防控方法第21-24页
4 中信银行Q分行信贷风险防控现状第24-33页
    4.1 中信银行Q分行概述第24页
    4.2 中信银行Q分行信贷风险防控特征第24-25页
    4.3 中信银行Q分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第25-30页
        4.3.1 信贷业务流程第25页
        4.3.2 信贷风险防控模式第25-30页
    4.4 中信银行Q分行信贷业务信贷风险防控流程第30-33页
        4.4.1 受理第30页
        4.4.2 调查第30-31页
        4.4.3 审查与审批第31页
        4.4.4 签订合同第31页
        4.4.5 发放和支付第31页
        4.4.6 贷后管理第31-32页
        4.4.7 贷款到期回收管理第32-33页
5 中信银行Q分行信贷风险防控分析第33-49页
    5.1 贷款风险程度第33-35页
    5.2 信贷风险实证分析第35-47页
        5.2.1 信贷评级方法第35-43页
        5.2.2 基于var的CREDIT METRICS模型的信贷风险计算第43-47页
    5.3 信贷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6 中信银行Q分行信贷风险防控优化对策第49-53页
    6.1 信贷业务发放前的风险预防第49-50页
        6.1.1 强化信贷风险预防意识第49页
        6.1.2 完善信贷业务管理体系第49-50页
    6.2 信贷发放中的风险管控第50-51页
        6.2.1 创新信贷业务发展的管理方式第50-51页
    6.3 信贷发放后的风险监控第51-53页
        6.3.1 加强信贷账户动态监测第51页
        6.3.2 构建实时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第51页
        6.3.3 高效化解信贷业务风险第51-53页
7 结论及展望第53-55页
    7.1 本文研究结论第53页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第53-54页
    7.3 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1第58-60页
附录2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集团ERP系统与跨银行现金管理平台集成研究
下一篇: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生态位的测度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