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1.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逐步迈向整体制度的变迁 | 第15页 |
1.1.2 总体转型时期的城市发展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 第15-16页 |
1.1.3 控规在转型期面临“频繁调整”甚至“失效”困境 | 第16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2.1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 | 第16-17页 |
1.2.2 控制性详细规划 | 第17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控规概述及国内外实践探索 | 第20-39页 |
2.1 控规概述及编制现状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2.1.1 控规产生的背景 | 第20页 |
2.1.2 控规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2.1.3 控规的作用 | 第22-23页 |
2.1.4 控规编制现状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2.2 国内外控规及相关规划实践探索 | 第26-38页 |
2.2.1 国外相关规划实践探索 | 第26-29页 |
2.2.2.1 美国区划法规 | 第26-27页 |
2.2.2.2 德国建造规划 | 第27页 |
2.2.2.3 香港法定图则控制 | 第27-28页 |
2.2.2.4 国外相关规划实践小结 | 第28-29页 |
2.2.2 国内控规实践探索 | 第29-38页 |
2.2.2.1 以街区控规+地块控规为特点的北京新城控规实践 | 第29-30页 |
2.2.2.2 以控制性编制单位为核心的上海控规实践 | 第30-31页 |
2.2.2.3 以控规导则+管理单元详细图则的广州控规实践 | 第31-32页 |
2.2.2.4 以法定图则单位为核心的深圳控规实践 | 第32-33页 |
2.2.2.5 以“6211”为核心控制内容的南京控规实践 | 第33页 |
2.2.2.6 国内控规实践小结 | 第33-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控规编制现状及问题评析 | 第39-61页 |
3.1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现状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3.1.1 总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地理区位较为偏远 | 第39页 |
3.1.2 经济特征——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逐年增大 | 第39-40页 |
3.1.3 社会特征——“社会力”薄弱,无法对“政府力和市场力”形成有效制衡 | 第40页 |
3.1.4 城市开发特征——本土开发主体偏小,开发强度逐年提高 | 第40页 |
3.1.5 城市风貌特征——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风貌呈现“千城一面” | 第40-41页 |
3.2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控规编制现状 | 第41-50页 |
3.2.1 编制体系现状 | 第41-42页 |
3.2.1.1“总规—控规—修详(地块)”的编制体系 | 第41页 |
3.2.1.2 依据管理需求划分管理单元 | 第41-42页 |
3.2.2 编制技术方法现状 | 第42-48页 |
3.2.2.1“定性+定量+定位”的控制方法 | 第43页 |
3.2.2.2“法定文件+管理文件+技术文件”的成果内容 | 第43-44页 |
3.2.2.3 区分老城与新区的控制模式 | 第44-46页 |
3.2.2.4 以土地使用和综合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控制内容 | 第46-47页 |
3.2.2.5 用地兼容采用兼容性表或由规划部门自行裁定 | 第47-48页 |
3.2.3 编制机制体制现状 | 第48-50页 |
3.2.3.1 通过“招投标”方式甄选编制单位 | 第48页 |
3.2.3.2 以省、市一级编制规范指引为主要编制依据 | 第48-50页 |
3.3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现行控规编制存在问题 | 第50-59页 |
3.3.1 编制体系衔接不畅,缺乏全局性考虑 | 第50-52页 |
3.3.1.1 控规与上层次总规脱节,偏重于地块控制 | 第50页 |
3.3.1.2 规划调整易导致城市总量突破 | 第50-52页 |
3.3.2 编制技术方法落后,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 第52-55页 |
3.3.2.1 不同发展片区控制模式雷同 | 第52-53页 |
3.3.2.2 刚性内容不刚,弹性内容不弹 | 第53页 |
3.3.2.3 开发强度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 | 第53-54页 |
3.3.2.4 应对城市的快速发展缺乏灵活性 | 第54-55页 |
3.3.2.5 城市设计内容无法落实到控规指标 | 第55页 |
3.3.3 编制体制机制滞后,难以科学引领城市发展 | 第55-59页 |
3.3.3.1 编制组织盲目,缺乏计划性 | 第55-57页 |
3.3.3.2 编制单位过度商业化,地方针对性与服务延续性不强 | 第57-58页 |
3.3.3.3 公众参与方式简单,易流于形式 | 第58页 |
3.3.3.4 规范、标准滞后,难以有效引导规划编制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控规编制策略研究 | 第61-79页 |
4.1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全局性控制 | 第61-63页 |
4.1.1 构建分层控制体系,加强与上层次总规衔接 | 第61-63页 |
4.1.2 完善“控规导则+单元控规”的分级编制模式 | 第63页 |
4.2 改进编制的技术方法,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 第63-74页 |
4.2.1 针对城市不同区域,实现差异化控制 | 第63-64页 |
4.2.2 公益性内容刚性控制,市场性内容弹性控制 | 第64-65页 |
4.2.3 整体考量开发强度,提高指标确定的科学性 | 第65-68页 |
4.2.4 加强用地弹性,提高控规适应性 | 第68-72页 |
4.2.5 强化城市设计引导,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 第72-73页 |
4.2.6 引入低碳控制指标,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 | 第73-74页 |
4.3 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提高控规编制的合理性 | 第74-77页 |
4.3.1 改善规划编制的组织模式,实行“近细远粗”的控规全覆盖 | 第74-75页 |
4.3.2 建立稳定的编制队伍,提高控规编制的可操作性 | 第75-76页 |
4.3.3 强化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建立地区规划师制度 | 第76-77页 |
4.3.4 逐步完善地方规范标准,有效引导规划编制 | 第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台山市东区控规编制实践 | 第79-93页 |
5.1 台山现状分析 | 第79-81页 |
5.1.1 经济总量偏低,增速堪忧 | 第79页 |
5.1.2 经济边缘固化,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 第79-80页 |
5.1.3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缓慢,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 第80-81页 |
5.2 台山东区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 第81-86页 |
5.2.1 历史已出让用地占比大,制约东区开发建设 | 第82-84页 |
5.2.2 公服、市政设施及公共空间等公益性内容建设严重滞后 | 第84-85页 |
5.2.3 城市门户形象不突出,城市风貌不明显 | 第85页 |
5.2.4 已出让用地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协调难度大 | 第85-86页 |
5.3 台山东区控规编制策略 | 第86-91页 |
5.3.1 设置容积率奖励机制,引导东区合理开发 | 第86-87页 |
5.3.2 优先保障城市发展底线,将其纳入法定图则 | 第87-88页 |
5.3.3 管理图则纳入城市设计控制指标,营造城市特色风貌 | 第88-90页 |
5.3.4 制定多方联动的规划协调机制,平衡各方利益 | 第90-91页 |
5.4 本次控规有待探讨之处 | 第91-93页 |
5.4.1 分层控制体系方面 | 第91-92页 |
5.4.2 开发强度确定方面 | 第92页 |
5.4.3 城市设计强化问题 | 第92-9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9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93-94页 |
6.3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件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