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问题研究--以苏州市公安局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10-12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境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2、社会调研法 | 第16页 |
3、比较研究法 | 第16-17页 |
4、问卷分析法 | 第17页 |
5、数据分析法 | 第17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工具 | 第18-25页 |
(一)服务型政府概述 | 第18-21页 |
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 第18-19页 |
2、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3、服务型政府应当具备的基本职能 | 第20-21页 |
(二)警务辅助人员及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概述 | 第21-23页 |
1、警务辅助人员概念 | 第21页 |
2、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概念 | 第21-22页 |
3、新中国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三)理论分析工具 | 第23-25页 |
1、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4页 |
3、社会治理理论 | 第24页 |
4、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二、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38页 |
(一)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基本概况 | 第25-33页 |
1、苏州市治安基本情况 | 第25页 |
2、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依据 | 第25-26页 |
3、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现状 | 第26-29页 |
4、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抽样问卷调查分析 | 第29-33页 |
(二)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的问题表现 | 第33-35页 |
1、警务辅助人员重管理轻服务 | 第33页 |
2、警务辅助人员法纪意识淡薄 | 第33-34页 |
3、警务辅助人员职能拓展不足 | 第34页 |
4、警务辅助人员警务实战技能欠缺 | 第34-35页 |
(三)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1、群众警务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 第35页 |
2、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危机意识缺乏 | 第35-36页 |
3、警务辅助人员缺少集体归属感 | 第36页 |
4、警务辅助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不够扎实 | 第36-38页 |
三、境内外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38-44页 |
(一)境内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38-41页 |
1、广东省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38-39页 |
2、吉林省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39-40页 |
3、贵阳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40-41页 |
(二)境外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41-44页 |
1、英国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41-42页 |
2、香港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42-43页 |
3、新加坡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先进经验 | 第43-44页 |
四、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一)创新工作方法层面 | 第44-45页 |
1、强化情绪管理 | 第44页 |
2、按实际优化警辅岗位配置 | 第44-45页 |
(二)强化理念意识层面 | 第45-46页 |
1、树立服务理念 | 第45页 |
2、强化责任意识 | 第45-46页 |
3、培养竞争意识 | 第46页 |
(三)提高个人素质层面 | 第46-48页 |
1、培养个人讲话能力 | 第46-47页 |
2、培养个人沟通能力 | 第47页 |
3、培养个人学习能力 | 第47-48页 |
(四)营造警营生态层面 | 第48-49页 |
1、加强警营文化建设 | 第48页 |
2、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 第48页 |
3、加大表彰慰问力度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