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简介 | 第9-20页 |
1.1.1 配位化学的简介 | 第9-11页 |
1.1.2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1-12页 |
1.1.3 影响金属配合物结构的因素 | 第12-14页 |
1.1.4 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 第14-17页 |
1.1.5 铜、锌和钴元素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成果 | 第20-23页 |
1.2.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 第20-21页 |
1.2.2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 第21-23页 |
第2章 伏立康唑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 | 第23-5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配体及配合物 | 第23-52页 |
2.2.1 配体FZ的分析 | 第23-27页 |
2.2.2 [Cu(FZ)_2(CH_3COO)_2(H_2O)]·2H_2O (1)的分析 | 第27-33页 |
2.2.3 [Cu(FZ)_2(NO_3)_2] (2)的分析 | 第33-39页 |
2.2.4 [Cu_2(FZ)_2(H_2O)_8](SO_4)_2·4H_2O (3)的分析 | 第39-45页 |
2.2.5 [Zn(FZ)_2Cl_2] (4)的分析 | 第45-52页 |
2.3 抑菌性质的研究 | 第52-55页 |
2.3.1 微生物简介 | 第52-53页 |
2.3.2 抑菌效果分析 | 第53-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普拉洛芬配合物的研究 | 第57-65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配体及配合物 | 第57-63页 |
3.2.1 配体简介 | 第57-58页 |
3.2.2 [Co(C_(15)H_(12)NO_3)_2] (5)的分析 | 第58-6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