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硝基芳烃爆炸物概述 | 第12-14页 |
1.2.1 炸药爆炸物的种类 | 第12-13页 |
1.2.2 硝基芳烃爆炸物的检测 | 第13-14页 |
1.3 荧光法检测硝基芳烃的原理 | 第14-18页 |
1.3.1 荧光分子激发与去活化 | 第14-15页 |
1.3.2 荧光共轭聚合物的放大荧光信号机理 | 第15-16页 |
1.3.3 荧光猝灭与“超级猝灭”效应 | 第16-18页 |
1.4 荧光猝灭方式及其几种解释机理 | 第18-21页 |
1.4.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 第19-20页 |
1.4.2 共振能量转移(RET) | 第20-21页 |
1.5 应用于硝基芳烃检测的荧光性传感材料的发展 | 第21-24页 |
1.5.1 荧光性共轭聚合物 | 第21页 |
1.5.2 线型共轭聚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21-22页 |
1.5.3 多维共轭聚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22-24页 |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二维超支化吡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硝基芳烃“超级猝灭”效应的研究 | 第26-42页 |
2.1 前言 | 第26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26-27页 |
2.3 传感材料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30页 |
2.3.1 实验原料试剂 | 第27-29页 |
2.3.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页 |
2.3.3 传感材料聚合物及模型化合物合成的具体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2.4 荧光传感材料的表征及性质 | 第30-33页 |
2.4.1 二维超支化共轭聚合物P_2的表征 | 第30-31页 |
2.4.2 聚合物P_2与P_1理化性质对比 | 第31-32页 |
2.4.3 聚合物的光学性质 | 第32-33页 |
2.5 荧光传感材料传感性能的测试 | 第33-35页 |
2.5.1 在CH2Cl2中TNT对化合物P_1、P_2、M_1和M_2的荧光猝灭实 | 第33-35页 |
2.5.2 检测限的测定 | 第35页 |
2.6 荧光传感机理的研究 | 第35-39页 |
2.6.1 二维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超级猝灭”效应 | 第35-36页 |
2.6.2 荧光寿命测试 | 第36-37页 |
2.6.3 量子化学理论计算 | 第37-39页 |
2.7 荧光传感材料的应用 | 第39-40页 |
2.7.1 便携式试纸对溶液中的痕量TNT的检测应用 | 第39页 |
2.7.2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对不同分析物的选择性 | 第39-4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基于POSS核心的三维超支化σ-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硝基芳烃"超级猝灭"效应的研究 | 第42-62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化合物的设计 | 第42-44页 |
3.3 传感材料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47页 |
3.3.1 实验原料试剂 | 第44-45页 |
3.3.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5页 |
3.3.3 聚合物及各步单体合成的具体实验过程 | 第45-46页 |
3.3.4 旋涂膜的制备 | 第46-47页 |
3.4 荧光传感材料的表征及性质 | 第47-52页 |
3.4.1 聚合物 3D-HPs的表征 | 第47-49页 |
3.4.2 聚合物P_2与P_1理化性质对比 | 第49-50页 |
3.4.3 聚合物的光学性质 | 第50-51页 |
3.4.4 粘度实验 | 第51-52页 |
3.5 荧光传感材料传感性能的测试 | 第52-56页 |
3.5.1 在THF中TNT对聚合物 3D-HPs和PDMPS的荧光猝灭实验 | 第52-53页 |
3.5.2 检测限的测定 | 第53-54页 |
3.5.3 DNT饱和蒸汽对聚合物薄膜传感器的荧光淬灭 | 第54-56页 |
3.6 三维超支化σ-π共轭聚合物的“超级猝灭”效应 | 第56-59页 |
3.6.1 多维激子迁移区域 | 第57页 |
3.6.2 渗透性与富集作用 | 第57页 |
3.6.3 量子化学理论计算 | 第57-59页 |
3.7 荧光传感材料的应用 | 第59-61页 |
3.7.1 便携式试纸对溶液中的痕量TNT的检测应用 | 第59-60页 |
3.7.2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对不同分析物的选择性 | 第60-6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附录 本工作合成主要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