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页 |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7-19页 |
| 第2章 烟草专卖法律制度概述 | 第19-27页 |
| 2.1 烟草专卖的涵义 | 第19-21页 |
| 2.1.1 烟草专卖的概念 | 第19-20页 |
| 2.1.2 烟草专卖的特征 | 第20-21页 |
| 2.2 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涵义 | 第21-23页 |
| 2.2.1 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21页 |
| 2.2.2 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特征 | 第21-23页 |
| 2.3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 2.3.1 形成阶段 | 第23-24页 |
| 2.3.2 发展阶段 | 第24页 |
| 2.3.3 确立阶段 | 第24-25页 |
| 2.4 烟草专卖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25-27页 |
| 第3章 我国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 第27-37页 |
| 3.1 我国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现状 | 第27-29页 |
| 3.2 我国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不足 | 第29-37页 |
| 3.2.1 烟草专卖立法亟待完善 | 第29-31页 |
| 3.2.2 烟草专卖执法存在局限 | 第31-34页 |
| 3.2.3 烟草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不畅 | 第34-37页 |
| 第4章 国外烟草法律制度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3页 |
| 4.1 国外烟草法律制度现状 | 第37-41页 |
| 4.1.1 美国烟草法律制度介绍 | 第37-38页 |
| 4.1.2 日本烟草法律制度介绍 | 第38-39页 |
| 4.1.3 俄罗斯烟草法律制度介绍 | 第39-40页 |
| 4.1.4 土耳其烟草法律制度介绍 | 第40-41页 |
| 4.2 国外烟草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3页 |
| 4.2.1 坚持烟草专卖体制符合当前国情 | 第42页 |
| 4.2.2 坚持完善烟草专卖法律制度,保障烟草行业有序发展 | 第42-43页 |
| 第5章 完善我国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3-51页 |
| 5.1 制定统一的烟草专卖相关法律法规 | 第43-45页 |
| 5.1.1 明确烟草立法原则 | 第43-44页 |
| 5.1.2 完善烟草立法内容 | 第44页 |
| 5.1.3 加快推进控烟立法 | 第44-45页 |
| 5.2 完善烟草专卖执法相关配套措施 | 第45-48页 |
| 5.2.1 建立严格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制 | 第45-47页 |
| 5.2.2 健全烟草专卖执法监督体系 | 第47页 |
| 5.2.3 加大烟草市场打假打私力度 | 第47-48页 |
|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 第48-51页 |
| 5.3.1 规范联合打击行为 | 第48-49页 |
| 5.3.2 形成提前介入模式 | 第49页 |
| 5.3.3 建立联络员和联席会机制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