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激励理论视角下的群众涉恐线索举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第18页
    1.3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第18-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页
        1.3.2 分析框架第18-20页
2 激励理论与涉恐线索举报第20-31页
    2.1 激发内在动力:激励群众参与反恐的根本前提第20-22页
        2.1.1 需要与行为动机第20-21页
        2.1.2 群众的“人性”假设第21-22页
    2.2 激励理论第22-27页
        2.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22-24页
        2.2.2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第24页
        2.2.3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第24-26页
        2.2.4 激励理论对群众涉恐线索举报的启示第26-27页
    2.3 涉恐线索举报第27-30页
        2.3.1 权利与义务—涉恐线索举报第27-29页
        2.3.2 群众涉恐线索举报保障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群众涉恐线索举报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1-46页
    3.1 问卷设计第31-34页
        3.1.1 调查样本城市的选择第31-32页
        3.1.2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统计第32-33页
        3.1.3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33-34页
    3.2 现状分析第34-43页
        3.2.1 群众涉恐线索举报中的激励概述第34-37页
        3.2.2 基本情况第37-43页
    3.3 群众涉恐线索举报激励现状问题分析第43-45页
        3.3.1 宣传教育失位第43页
        3.3.2 公信力低影响举报热情第43-44页
        3.3.3 物质(现金)奖励标准不一第44-45页
        3.3.4 精神奖励匮乏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美国与俄罗斯激励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第46-55页
    4.1 美国:基于信任执法者的目标设置第46-49页
        4.1.1 美国反恐形势第46-47页
        4.1.2 信任激励第47-48页
        4.1.3 目标设置第48-49页
    4.2 俄罗斯:“全民反恐”目标战略与现金奖励第49-52页
        4.2.1 俄罗斯反恐形势第49-50页
        4.2.2 全民反恐战略第50-51页
        4.2.3 现金奖励第51-52页
    4.3 美国与俄罗斯激励模式比较第52页
        4.3.1 共性第52页
        4.3.2 差异性第52页
    4.4 对我国的启示第52-54页
        4.4.1 以具体的目标为基准第52-53页
        4.4.2 从政府主导模式到全民参与模式的转变第53页
        4.4.3 重视培养群众信任度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激励群众涉恐线索举报对策建议第55-67页
    5.1 设置目标第55-57页
        5.1.1 设置合理的激励目标第55页
        5.1.2 充分了解群众的需要第55-56页
        5.1.3 调整群众对目标的认知第56-57页
    5.2 提高群众期望值第57-62页
        5.2.1 明确举报途径第57-58页
        5.2.2 提高群众的反恐能力第58-61页
        5.2.3 提升群众信任度第61-62页
    5.3 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第62-65页
        5.3.1 奖励范围第62-63页
        5.3.2 奖励原则第63页
        5.3.3 奖励标准第63-64页
        5.3.4 奖励程序第64页
        5.3.5 法律责任第64-65页
    5.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第65-66页
        5.4.1 搭建沟通“桥梁”第65-66页
        5.4.2 多沟通,善疏导第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本文总结第67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67页
    6.3 本文不足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A 关于群众涉恐线索举报的现状调查第73-76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辅助警力规范化研究--基于认同理论的视角
下一篇:我国保健食品相关犯罪问题研究